80岁的许老太太,从台湾来海沧,只为了向帮助过她的义工说声:谢谢!“谢谢”的背后,是一个温暖两岸的故事,又与这座架在两岸的桥梁——海沧两岸义工联盟息息相关。如今,这座桥梁不仅成为两岸志愿事业融合发展的平台,其全民参与性的特质,不仅彰显了海沧高素质、高颜值的文明底色,也是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7月24日下午,8旬台胞许婆婆在时隔7个月后,再次回到海沧医院,为的就是再见一见医院里的“老朋友们”。
“我回台北的这半年多,时常会想起海沧医院的医生、护士和义工。特别是永远笑容满面的导诊陈小琼,还有我的老乡——义工陶善元。”
左一:陶善元 右一:陈小琼
1 去年年底,许婆婆从台北来海沧旅游。不过,在海沧才玩了一天,许婆婆就意外摔了一跤,急匆匆住进了海沧医院的急诊室。客服部导诊陈小琼,在许婆婆入院时,全程为阿婆办理各种手续。
在急诊室的三天中,除了医生和护士的悉心照料,陈小琼的笑容也让第一次来厦的许婆婆感动不已。
“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海沧,我完全不觉得自己离开了家。留院观察期间,护士和医生对我这个老人家也特别照顾。日常护理和检查做得细心,特别体贴,我感觉很温暖。”
为了让许婆婆在医院不觉得寂寞,海沧医院客服部的工作人员找来了同为台北人的义工陶善元。两位台胞一见如故,也结下了后来的不解之缘。
2
留院观察的第三天下午,只能卧床的许婆婆准备乘机回台北,同行的只有一位女性朋友。
陶善元见状,提出陪同许婆婆一行去机场。在机场等候的近三个小时里,已经68岁的陶善元搬行李、推担架,承担起许婆婆移动全程的重活。
▲陶善元
许婆婆和同行的好友现在说起陶善元,除了感激还有敬佩。在台北养病期间,许婆婆还多次托海沧的朋友去问候陶善元。
“幸好有陶先生来帮忙,要不然回台北也要受不少罪。出了医院,陶先生还是这么热心,我这次回海沧一定要谢谢他。”
对陶善元来说,他却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做义工最大的成就,一声感谢足矣。”
在台北从事捷运(地铁)建设行业的陶善元,早已退休。在武汉、长沙等多地短期居住之后,陶善元在2016年初选择来海沧定居。
刚在海沧落脚,陶善元就闲不住了,跑到了附近的海沧医院,报名加入海沧医院志愿服务队。同时,陶善元也成为海沧医院志愿服务队自2013年建立以来的第三名台胞义工。
▲海沧医院志愿服务队
至此,陶善元每周都有三天要“泡”在海沧医院,其他时间不是在社区就是在石室禅院继续做义工。
“在医院做义工,虽然只是引导看诊陪同检查这些小事,但对人的帮助更直接。只要做得动,我会一直做下去。”陶善元说。
3
海沧医院的医护人员对陶善元的评价更是不俗,客服部的洪速敏说,“陶伯伯是心存大爱的一位老先生。在海沧生活,也把爱心撒到各个角落。”
在2016年第三届海沧两岸义工嘉年华活动中,陶善元获“最智慧义工”的称号。
▲中:陶善元
海沧区志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李碧莲介绍,陶善元在海沧服务好几年了,除了在海沧医院志愿服务队,他还在其他队伍里做服务。他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带动其他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文明示范。
在海沧两岸义工联盟的队伍中,有不少同款“陶善元”。他们来自海峡对岸,在“美丽厦门·活力海沧”的热土上播撒下义工服务的爱心种子,也带动和激发了更多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海沧两岸义工联盟成立于2014年10月12日,是全国首个两岸义工联盟,促使义工精神成为两岸融合的共同精神和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聚合力。
2018年6月29日,台胞社区主任助理志工服务队成立,为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再添“新军”。
目前,海沧两岸义工联盟已成为一个拥有30家成员单位,40000多名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组织。“台胞+社工+义工”三方联动,成为海峡两岸共谱爱心序曲的生动实践,联盟对台交流工作更获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海沧区志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李碧莲介绍,海沧两岸义工联盟有4万多志愿者,包括社区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涵盖面广丰富,形成了全民参与义工的发展态势。
“大家周末有空,就会主动去参与各种义工活动”,李碧莲说,从事志愿义工已成为大家的一个习惯。
2014年,海沧两岸义工联盟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的金奖。去年,团中央开展相关大赛活动,从历年金奖项目中评选示范项目,海沧两岸义工联盟成为大赛示范项目的提名,比赛结果将在今年年底出炉。
2018年7月18日,厦门再获“全国文明”称号,成为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五连冠的城市。在荣誉的背后,正是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硕果。
文案/编辑:陈亚丽 部分图片:厦门市海沧医院 校对:暨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