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生活在思明的居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林铭鸿摄)
一场便民服务活动在幸福园开展。(供图/思明区)
厦门日报讯 (文/记者 吴晓菁 吴燕如 通讯员 夏思萱)高素质、高颜值的思明区,又一次荣耀加冕――日前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先进命名表彰大会上,思明区蝉联“全省文明城区”。这是思明区连续五届荣获这一殊荣。
此次表彰,思明区载誉而归:同时上榜的还有25家文明单位、10个文明社区、8所文明校园、2户文明家庭。
十五年的创建历程,如同施了神奇的魔法,让这个中心城区由内而外散发着文明的气息,处处弥漫着文明的因子。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生活在思明的居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天,让我们从三个关键词来探寻幸福思明的文明密码。
关键词1 常态长效激活力
疑难杂症现场“会诊”,片长制推动精细化创建
“破损的窨井盖修复了,现在总算可以安心行走了。”来到莲前片区的古兴里、古楼路,原本这些路段上多处破损的窨井盖已经修复,过往的居民纷纷拍手称道。
这一问题曾经让前埔南社区党委书记陈晓霞十分头疼,居民群众也反映强烈。如今问题解决了,她高兴地说:“得感谢片长制啊。”
时间倒回一个月前的6月21日。在同样的地点,一场在现场举行的“会诊”引来了过路居民的关注。挂钩社区的片长在周巡查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现场解决,相关部门对接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立即进行整改。
区级领导包片区、机关单位包街区(社区)、街居干部包小区的文明创建片长制,构建起定片、定街区、定人,权责一体的管理体系――今年2月底,思明区启动文明创建片长制,这是思明区推进文明创建工作精细化的又一创新举措。
现在,思明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周都会利用上班内1小时和下班后1小时,下片、下街区开展一次文明创建巡查,遇到“疑难杂症”,实行部门“会诊”制,多部门联动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结果反馈――片长制的良性互动机制切实解决了一批重难点问题,得到居民群众的点赞。截至6月底,各街长单位共组织下社区巡查45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700余处,主要涉及垃圾分类、市容秩序、市容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
对于片长、街长单位,嘉莲街道龙山社区禾丰新景小区的居民们同样十分感谢。家门口曾经杂草丛生的沿街绿化带,如今已经换上了生机盎然的绿植,令人心旷神怡。居民们发自内心地说道,“正是他们反复和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才促成问题解决。”
启示
在思明区,文明城市建设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一块牌子,而是这座城区始终如一的坚持。长期不断的坚持,让思明区在此过程中,不断创新一揽子长效机制,让文明创建成为有效管用的常态化机制。
运用“9+1”综合执法模式,针对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形成文明创建合力;
梳理完善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职能单位和网格员职责,突出“定点巡查、常规巡查、夜间巡查”,着力提升创建实效;
文明创建成果难巩固,思明区启动城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文明创建点评会制度,阶段性查找和点评重难点问题。同时建立重点问题挂牌督办制度,针对重点区域市容管理薄弱点开列重点问题挂牌督办清单;
融入新媒体运用,建立“文明创建随手拍”微信工作群,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街道、社区领导及工作人员、城市义工特邀监督员、媒体记者等全员在线,形成“线上即时响应、线下联动处置”的无缝对接、靶向治理模式;
……
实践创新源于与时俱进的探索。思明区善于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注重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一项项与文明创建整治工作相关的长效机制正在这个中心城区积极施行,为文明创建提供了持续永久的动力。
关键词2 靶向思维找问题
聚焦重点领域,补短板促民生
义诊、义卖、免费理发、免费检修家电、赠送饮品、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看着眼前温馨的场景,居民谢文辉频频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7月15日下午,一场便民服务活动让开元街道希望社区梅园小区幸福园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拂起了社区文明之风。
每个月的15日,这样的活动都会如期在幸福园举行。休闲纳凉的幸福亭、展示热心人事迹的公益民星台、有特色的幸福家庭文化走廊,绿荫浓浓的幸福园成为周边居民最爱来的地方。
这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绿地,承载着社区4000多户近1.3万居民的休闲、娱乐。谁承想,这里曾经是一片杂草丛生、黄土裸露的三不管地带。
面对居民的强烈诉求,思明区迎难而上,主动征求居民意见。最终敲定了解决方案――对公园的设施及景观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提升。
改造过程虽然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但大家仍然支持配合,还积极为绿地取名。最后,绿地有了新的名字――幸福园,传递着居民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卫生死角多、设施老化、管理薄弱、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一直是老旧小区治理的难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思明区在对全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时,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凝聚居民共同精神,全力为居民营造舒心温馨的居住生活环境。
希望社区党委书记毛月华由衷地说:“多亏政府部门对幸福园进行改造提升,让这里不仅面貌焕然一新,还成为传播文明、传播正能量的阵地和平台。”
启示
老旧小区治理、市容市貌整治、交通秩序管理,这些都是文明创建中的“硬骨头”。如何逐一解决?思明区以问题为导向,推动问题发现、解决。
夜间占道经营现象回潮,思明区启动夜间市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集中火力,向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顽疾”开刀;共享单车出现无序停放、不文明骑行等现象,思明区启动文明出行等主题活动;如何发动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文明创建,思明区发起“文明微行动”,成立“文明寻访团”,走街串巷倡导文明行为,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找准靶子、点到穴位,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辩证地来看,问题,一方面反映的是城区建设与管理中的不足和短板,另一方面也寄托着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思明区的文明创建之路,正是以问题为导向,不畏难,不回避,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不仅让居民群众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更激发了大家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3 全民参与成常态
文明成为习惯和自觉,引领社会新风尚
“阿憨,恭喜你们一家荣获省级文明家庭,实至名归啊。”这段时间,何厝社区居民看到思明区莲前街道何厝社区居民何丽云,都会为她竖起大拇指。
阿憨是何丽云的乳名,社区居民也亲切地这样叫她。“阿憨烹饪手艺棒,20多年来,居民家的红白喜事摆席需要帮忙都随叫随到。”难得的是,在义务帮忙时,她不忘提倡红白喜事文明俭办。
数十载细心照顾婆婆,直到老人去世;以德育人,教导晚辈尊敬帮助老人;善待左邻右舍,热衷公益活动……提起何丽云一家,居民打开了话匣子。
“真诚待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何丽云一家的家风家规。68岁的何丽云直言,“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居民更加重视精神生活,我们社区文明和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以良好家风浸润社会风尚。有人曾说,一个家庭加上丰富的文化生活就是一种文明。在思明区,不断涌现的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促进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从一个家庭到一个行业,思明人立足实际引领文明新风尚。此次上榜的文明单位便是最佳的注脚。他们发挥自身优势,率先作为,都有自己响当当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思明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党员当中,只要提起“绿色101”活动,大家都知晓。每逢周末,党员们争相在“思明党员志愿服务App”上,认领“绿色101”垃圾分类项目,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这一活动是由此次入选“省级文明单位”的思明区委组织部发起的。
同样在“省级文明单位”榜上有名的思明法院则拥有全国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法庭义工。为当事人提供咨询引导、端茶递水、搀扶老幼、文明宣介……法庭义工提供的温馨便民服务,大大提升了司法亲和力。
启示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一个城市每个市民的文明。创建文明城市的核心要义,在于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在思明区,文明沁入人心,全民参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思明区以行业创建、主题活动、志愿服务带动,充分发挥群众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地位。
在行业创建中,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15个文明单位、116所文明校园与98个社区结对帮扶;辖区各文明单位的3000余名职工常年在20个主要交通路口开展文明督导行动。
围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文明环境等主题,开展公共文明示范活动,引导广大市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生活习惯。
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的一分子,每个人的努力都会为文明城区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如今,20余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六个省、市级志愿服务驿站等多元化的平台让居民群众随时随地感受志愿服务的力量,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