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营造比学赶超抓发展的浓厚氛围 翔安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8-07-25 10:03:54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把握机遇 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林立的塔吊旁,厦门首个保障性地铁社区――新店保障房地铁社区雄伟的建筑群,正加快崛起在翔安大道的西侧。这一片被外界所熟知的“东部市级中心”,还分布着正在建设中的地铁3、4号线等多个省市重点项目。

旌旗飞舞,大军压境,上半年,翔安86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117.2%),征地总量、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总量和拆迁序时完成率三个指标在全市各区中全都位居榜首,同时,拆迁完成量为全市第二,“五个一批”项目二季度全省综合考评排名第二,其中新增亿元以上项目排名全市第二、新增开工项目排名全市第一。

狠抓项目建设,在昨日的会议中又被频频提及,其作用,在翔安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又一次被摆上突出位置。

事实上,与项目建设紧密相连的,还有一个正被厦门市民热议的词汇――“双千亿”。翔安已经明确,市委、市政府的这一重要部署,必将成为他们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机械装备、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现代都市农业、高端养老新兴产业等涉及翔安的10条产业链群,既有工业,也有农业和服务业,为翔安产业转型升级勾画出明晰的方向。而厦门安排的10个千亿投资工程,涉及翔安的就有8个,在厦门各区是最多的。

开展“双千亿”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项目上;只有不断的高质量项目的高效推进,才能支撑起高质量发展――一个个共识,在昨日快速形成。

项目建设,绕不开的还是征地拆迁。今年,翔安区共有35个省市重点项目需要征拆,进一步梳理项目工作机制,继续实行指挥部“短平快”模式,最大限度发挥释明制度、联合攻坚等创新机制效应,及时突破征拆中的“中梗阻”问题……翔安上下正日夜趱行。

当然,同样被视为推进翔安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五个一批”项目,也出炉了新的计划表――翔安将列表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管理,缩短“体制外循环”时间,确保下半年16个重点项目(友联科技、地铁社区二期等)按计划开工,14个产业项目(电气硝子生产线、延江新材料等)竣工投产,逐月逐季完成建设目标和投资任务。

培育动能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从泉州方向驶向宽阔的翔安南路,会被路边已拔地而起的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所震撼。这样的载体,未来还将在翔安全区“遍地开花”。

招商引资是壮大总量、优化结构的关键举措,不管是推动“双千亿”工作,还是落实赶超目标,都需要新项目的不断补充。秉持着这一理念的翔安区,接下来将密切关注数字经济、空港经济、现代物流、高端养老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大总部经济、商贸服务建筑业和工业企业销售公司的招商力度。

怎样才能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翔安的“突破口”,就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机制软环境,完善配套服务硬环境,对标先进找差距,通过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完善企业从“生”到“死”全链条的服务配套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翔安的着眼点,其实并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指标的提升上,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村居级组织换届等当前翔安手头的一系列中心工作,也被他们当做“硬任务”。正如许多干部所言,这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是翔安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体现。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数字】

六个指标增幅全市第一

●GDP(增速9.1%)、第三产业增加值(50.1亿元,17.1%)、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156.0亿元,35.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14亿元,13.4%)、商品房成交面积(66.35万平方米,10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0元,8.7%)等六个指标的增幅居全市第一。

●财政总收入(34.52亿元,增幅16.5%)和区级财政收入(11.36亿元,29%)、一产增加值(3.56亿元,1.9%)等三个指标的增幅居全市第二。

●86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117.2%),征地总量、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总量和拆迁序时完成率(242%)三个指标全市排名第一,拆迁完成量(73.8万平方米)全市第二。

●“五个一批”项目二季度全省综合考评排名第二,其中新增亿元以上项目(72个)排名全市第二,新增开工项目(35个)排名全市第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