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体 > 正文

学在村内村在学中 集美学村传承百年“研学基因”

2018-07-23 16:52:43康泽辉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文 沈威/图)这个7月,集美学村,再迎新面孔。

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霸”们,汇聚到了厦门市集美区,开启了为期6周的“2018年集美30国学生文化交流季”。和往年一样,人文厚重的百年学村,是这个国际研学旅行团的必去之地。

有研学旅行专家认为,集美学村和牛津、剑桥等许多欧美教育小镇,有着同样的“生长”路径,从立学到立城,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衍生的旅游、科技等产业活力,经久不衰。“学在村内,村在学中。”100多年前,陈嘉庚就以科教兴国的远见卓识,为集美学村的发展画下了宏伟蓝图,为集美打造“研学之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一个完备的研学资源库逐渐形成。

底蕴

百年学村展现独特人文景观

漫步在集美学村,闽南风味的燕尾脊、红砖墙,和西洋风格的高石柱、花窗套融为一体,被人们形象称为“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风格,让人啧啧称奇。

流连其间,学村内道路干净整洁、绿意盎然,即使夏天走在路上,也让人觉得凉爽。不同肤色的学生和当地居民,熙熙攘攘,往来如织,俨然一幅国际化社区的景象。

这座充满着多元文化的学村,设计者正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主张“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1912年9月,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开始创办集美学校。

次年,集美学村以集美小学为始,并在5年间,先后创办了师范部、中学部、水产科、商科等。1923年10月, 孙中山先生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此后,集美学村稳定、迅速发展。

学村中还设有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医院、电灯场、钟楼、美术馆等教育配套设施,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在国内尚属罕见,加上集美学村独特的建筑风格,更让集美学村成为了集美区的一个象征。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的集美学村拥有从学前的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高等学府的完备教育体系。

现象

国内外研学旅行团纷至沓来

这个曾经的浔江之尾渔村,蜕变为名扬四海的集美学村,百年学村文化更丰富了集美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研学旅行团队来参观学习。

来自西安的中学生陈晓峰,就是众多到访集美的研学旅行者之一。包括集美学村在内的研学旅行体验,让他惊喜连连,“在游中学、学中游,还领略了集美嘉庚精神、华侨文化和闽南文化特质,这趟研学旅

行真有意思”。

和陈晓峰一样,感受到学村研学魅力的剑桥大学大学生Alexander兴奋地说道:“中国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以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这次来到集美,是增进了解的好机会,这里的美景令人陶醉。”

确实,集美学村在陈嘉庚先生亲自指导下创立,多元文化在此交织生长,其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独特的街区文化、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和嘉庚精神更是学村发展的重要财富。

在从事集美游学行业多年的吴翠楠看来,集美学村和欧美许多教育小镇有着同样的“生长”路径,从立学到立镇,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群,完成了人口、高素质人员的重新聚集。

吴翠楠举了英国牛津、剑桥等例子,这些城镇伴随着学校的成长而自然形成,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衍生的文化、旅游、科技等产业活力,历经数百上千年不衰。

俯瞰整个集美,100多年前,陈嘉庚就以科教兴国的远见卓识,为集美学村的发展画下了宏伟蓝图。依托百年学村、高校聚集的人文家底,陈嘉庚为集美打造“研学之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一个完备的研学资源库逐渐形成。

优势

多元文化形成研学资源库

“学在村内,村在学中。”学村设计者陈嘉庚,反对学生“死读书”,并提出了“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理念,百年来外化成集美学村的轮廓,更为现如今集美区发展倡导“实践出真知”的研学旅行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在集美工作生活了17年,集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广敏告诉导报记者:“学校与街区的融合,街区资源和学校资源实现了共享,增加了学生和在地居民交流机会,这和陈嘉庚‘实业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

陈嘉庚主张“教授知识技能,以能致实用”,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可用人才,坚持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主张知识与技能并重,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不管是彼时,还是今日,学村都成了学子们最佳的实践基地。杨广敏说,集美学村的多元文化,就是得天独厚的研学资源库。每个学期,他都会设置课题,带着集美大学的学生,走进学村,展开调查性探究。科学馆、集美小学、嘉庚故居归来堂……他们从集美学村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制度建立等角度,一一探究学村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这些内容,经过梳理总结和研发设计,都可以成为集美发展研学旅行的生动课程。”杨广敏说。

好的研学旅行不是“春秋游”,而是为走出校门的各个年龄段学生设计出项目制、探究性研学课程,由研学导师带领学生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和体验。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早的集美已走在行业前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