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度大 收割机开进田里,一公里不到的路花了半小时 “收割机一旦下到水稻田之后,作业就简单快速了,难就难在怎么把这3吨左右的大家伙开进水稻田里。”说话间,杨根友的手机铃响了,他又接到了一个订单。来不及多说,他马上要赶到同安后垄村,收割下一块水稻田。 记者跟着杨根友去一探究竟。杨根友用一辆平板车载水稻收割机,收割机通过两块金属梯子上下车。进入后垄村的农田范围内,田埂间的土路非常狭窄,而且坑坑洼洼,杨根友缓慢地开着平板车前进。 突然,杨根友的车停下来。原来,农田上拉的一处电线比平板车上的收割机还低,如果强行通过,电线会被刮倒。杨根友的儿子跳上平板车,双手将电线推高,杨根友缓慢前进,十多分钟后,车子终于顺利通过电线。一段一公里不到的田间小路,杨根友开了半个小时。 到了水稻田附近,杨根友发现又有一个难题。水稻田所在位置地势比较低,与田间小路的高度相差三米左右,两处只有一段土坡连接,宽度与收割机差不多。为了避免收割机下坡时翻车,杨根友就近利用农田里的土,填补、扩宽土坡,让收割机顺利移动到水稻田里。 这样一趟下来,记者也明白了杨根友之前说的难题所在。“一亩多的水稻田,十来分钟就可以收割完了,但为了把这3吨的收割机移动到水稻田,有时得花上一个多小时。”杨根友说,如果路没有铺好,收割机下田时很可能会翻车。他的同行曾经发生过这种意外,所幸人无大碍。 从业故事 哪里水稻成熟了一家人就往哪走 杨根友是安徽人,一家三口都在做收割农作物的活。“一年当中有半年都在外地,就像候鸟一样迁徙,哪里有水稻成熟了,我们就往哪里走。”一般而言,杨根友一家5月初从老家出发,先到湖北、江苏等地收割麦子;到6月下旬左右,又迁移到广东、福建、浙江、湖北、江西等地收割水稻;直到11月左右才回到老家安徽。 杨根友从2004年开始接触农业机械,当时,他和妻子给别人打工。2010年,杨根友买了第一台自动收割机。从那时起,他开着一辆平板车,载着妻儿与收割机“浪迹天涯”,哪里有麦子或水稻收割,就往哪里去。 “出门在外,我们一般都和当地村民住在一起,一来是有落脚的地方,二来村民对当地情况熟悉,可以帮忙联络客户。”杨根友说,今年7月初,他们转移到厦门收割水稻,会一直待到8月中旬才离开。今年是他们来厦门收割水稻的第四年。来厦门时,他们都住在后垄村一户村民家,大部分生意也是这名村民帮忙联络的。 |
相关阅读:
- [ 09-23]上半年厦门会展业“收成”164亿元 参会总人数87.15万人
- [ 04-27]暴雨暂时缓解水库缺水情况 菜农担忧蔬菜收成受影响
- [ 07-14]前埔"闲不住"林翁 天台开辟"小菜地"种出好收成
- [ 01-17]花开偏遇连月雨蜜蜂"失业" 蜂农冬蜜收成仅三成
- [ 11-08]七亩草莓一夜被灌"黄水" 疑水管遭人下药收成难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