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为线 开启供应链综合服务 象屿集团负责人表示,当前整个服务模式发生变化,整个中国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竞争已不单是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整合能力之间的竞争。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是象屿自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竞争环境的倒逼要求。 象屿集团因保税区起家,也以物流立业。早在十几年前,随着业务领域的拓展和供应链的延伸,象屿集团就随着业务和市场的延伸,逐步走出厦门,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设立物流网络节点,业务网络遍及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港口和内陆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近期,更是通过控股象道物流,在中、西部地区大宗商品集散区域构建铁路物流网络,形成海铁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实现“一带一路”的无缝对接。 经历了从最初物流概念的引进,现代物流的兴盛,到供应链的形成,象屿一直在探索中前行,在探索中创新,勇攀高峰的同时,孕育着厚积薄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2015年至2017年,象屿集团营收从600亿元增长到2100亿元,三年间复利效应般扶摇直上,引起了业界关注和社会热议甚至是质疑――象屿是否过于胆大冒进?何以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能够从物流企业转型发展成为一家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链领军企业? “三年大跨越,创造出这样亮眼的营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长期以来在发展主业上的战略聚焦,以及供应链业务持续转型升级的积累和成效。”象屿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像阿里巴巴、京东等专注于在民生消费领域搭建服务平台,象屿集团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市场,以物流作为货权控制、风险控制、服务控制的关键,实现高度的衔接互动,协同效应日趋明显,搭建大宗商品和制造业领域“四流合一”的新型供应链服务平台,并由此孕育出裂变般的跨越式发展。 2011年,象屿集团启动供应链服务升级,不断在物流和商流的基础上,叠加资金流和信息流,构建“四流合一”的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依靠增值服务,提升客户原材料产成品采购分销效率等,提高盈利能力。其中,象屿集团结合国家粮食战略、在东北黑土地上践行的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模式就是最好的例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 2013年,象屿集团围绕“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的思路,在找准可以为农民缓解卖粮难、打通“北粮南运”、延伸粮食产业链等方面提供服务的契合点后,果断进入黑龙江。“黑土地上种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短短四年多时间,象屿以独特的“搭平台促共赢”的象屿模式,以超常的象屿速度,迅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根据上市公司厦门象屿年报,去年农副产品供应链全年实现营收94亿元,完成近1300万吨在库国家临储粮保管服务,粮食供应链平台服务与北粮南运业务实现突破,业务规模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象屿在黑龙江农业全产业链的投资经营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多位中央领导的肯定。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也对象屿集团给予高度评价,说象屿集团是一家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企业;也是政府和农民信得过的企业。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如今,千万吨粮仓在黑土地上熠熠生辉,象屿集团走出一条既服务国家战略、又服务市场需求的集约化发展之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回看象屿的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图景愈发清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供应链业务占集团整体营收的比例超过90%,利润贡献率超过54%。 携手共赢 以发展为“最大公约数” 近两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象屿集团加快了国际市场开拓、跨境供应链服务、国际化运营团队培育的步伐。相继在新加坡、新西兰、美国、阿联酋(迪拜)、印尼等设立11家海外投资企业,业务覆盖全球五大洲,新时代、新机遇,象屿集团已大踏步走向国际化的资源整合之路、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身在外贸依存度高达135%的厦门,“走出去”是这里企业的天然基因。 身在对台交流交往的前沿阵地,象屿集团作为两岸经贸合作的龙头企业,肩负起国家使命,走出一条互利合作之路。搭建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建成大陆最大的台湾商品交易中心,是台湾商品打开大陆市场的窗口,更成为当年不少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的第一站;瞄准两岸跨境电商这片蓝海,相继启动对台海运快件、跨境电商产业园、台湾商品直送平台等项目,通过跨境电商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打造和两岸携手合作,搭建起衔接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跨境电商新通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我国努力改变国际分工整合全球资源,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内在需求,也是国企的历史使命。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象屿集团把丝路精神转化为“走出去”的实际行动,在国际市场开拓、跨境供应链服务、国际化运营团队培育等方面,均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走出合作共赢之路。其中,在印尼投资建设的不锈钢冶炼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我国是不锈钢消费的大国,占据全球70%左右的不锈钢消费市场。然而,由于缺乏红土镍矿这一不锈钢冶炼的原料,中国不锈钢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也导致了国内不锈钢消费应用的不足。如何找到市场需求与资源不足之间的平衡?象屿集团携手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将不锈钢的生产端前置到原材料丰富的印尼,改变了国际分工、整合全球资源,也通过国际化布局,打通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发挥中国技术、市场等方面优势,加上印尼的矿产资源优势,二者强强联合带来的将是双赢局面――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内不锈钢精深加工行业降本增效,并推动国内高能耗、高成本和低水平的不锈钢冶炼行业降产能,并往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不锈钢精深加工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印尼培育不锈钢产业基础、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和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该项目赢得了印尼当地上至最高领导层,下至普通百姓的认可和好评。而象屿也借此打通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筑起自身在不锈钢产业链的核心竞争优势。 不锈钢冶炼项目成为有温度的“一带一路”故事,向世界展示更加立体、前瞻的象屿形象。目前,该项目作为地方国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库。今年初,集团在海外发债全球路演过程中,向国外投资者介绍了这一互利互惠项目的情况,被盛赞为“务实的一带一路经典案例”,极大促进了海外发债的成功。 不止于此,在境外林木资源方面,象屿集团收购规模化的境外林木资源,整合林场与物流资源,搭建了从境外产区到国内销区的全链条、全方位的木材供应链服务平台。 丝路绵延连山海,与时偕行聚人心。象屿集团把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精神和“开拓进取”实干精神融入企业发展进程,并与自身国际市场开拓、跨境供应链服务等内容深度结合,展现出强大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投身厦门市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
相关阅读:
- [ 07-02]厦门自贸区象屿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党总支成立
- [ 06-26]象屿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办税体验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 05-08]厦门象屿国地税服务企业“走出去”助力物流行业开拓
- [ 03-27]厦门自贸片区象屿国地税打造自贸区税务“信用生态圈”
- [ 03-01]厦门三家国企规模超2000亿元 分别为象屿、国贸和建发集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