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 改革,让这座城市日新月异;开放,让这座城市年轻包容;创新,让这座城市活力四射!穿越近40年的风雨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鹭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1981年10月,随着湖里加工区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大幕拉开。在特区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下,曾经的湖里老工业区如今已华丽转身为“特区 1980”创意产业园,成为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地标。2007年开始建设的湖里创新园也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到高科技产业集聚地的蜕变,园区以研发结算、移动互联、创意设计为主导产业,已入驻企业6000余家,银鹭、立达信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总部进驻,厦门钨业等13家上市公司在这里生根,日益完善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国内外近百个高端人才团队在这里创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才引领产业升级的典型案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历史的镜头在我们面前缓缓摇过:1984年,厦门在全国率先设立“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公司”,诞生了全国首个劳动力市场、人才资源市场,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融人才培训、人才派遣、境外人才交流等多种新兴业务为一体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每年举办交流会200余场,为3万多家次用人单位及约百万人次人才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交流服务;厦门人才网每天在线存量职位约24万个,日均页面访问量高达400余万次,位居国内政府人才网站前列,被誉为“不落幕的人才交流会”。 2012年,厦门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以服务高端人才、助推企业发展为宗旨,以搭建政策推介、项目对接、情感交流三大平台为依托,并通过“白鹭英才卡”和“i人才”网站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多样化、多渠道、便捷高效的项目申报、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转让、人才产品推介等“一站式”高端服务。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揭牌成立,厦门再次站在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厦门自贸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设立福建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决策,挂牌三年来在对台先行先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自主创新滚动推出343项政策措施,其中全国首创49项,复制推广到全市256项。 改革创新是厦门这座城市最醒目的标签。依靠人才推动制度创新,是厦门在不断探索中交出的最佳答卷。 按薪酬和岗位贡献认定各类人才并给予相应补贴;对生物医药、航空维修等重点产业人才实行单列职称评审,开设“绿色通道”;鼓励用人单位借助猎头公司招揽人才,猎头公司和用人单位可同时获得奖励;对紧缺高层次人才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事业单位聘用高端人才不受岗位总量、岗位等级等限制;厦门自贸片区还首创面向海内外招聘厦门自贸片区重点专业人才和公务员……一系列人才新政如磁石般吸引各类人才涌入厦门。 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领域,厦门正大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搭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成长体系,打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研发经费补助+科技金融产品”等“组合拳”,加速补齐产业发展链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已累计新落地产业科技项目236个,计划总投资484.26亿元。 面向全球吹响人才集结号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高端人才的聚集是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 厦门是全国最早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立法的城市,通过出台一系列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和重大人才工程,一批新兴科技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厦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2010年,厦门市出台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市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100万元补助,为领军型创业人才提供最高100万元至5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和100-5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支持。截至目前,厦门市累计评审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领军型创业人才共十批927人,企业估值超过800亿元。仅2017年就有7家人才创办企业上市,人才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今年1月15日,“双百”企业盈趣科技正式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这家成立仅8年的公司最新年利润接近10亿元。企业为培育创新人才,积极筹办盈趣大学,还拿出5000万元自有资金为核心骨干员工首次购房提供免息借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0年前,年过半百的郑立谋离开美国,回到厦门创办了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企业首批产品进入研发报批的关键时期,资金链的断裂为企业发展蒙上了阴霾。“‘双百’资金以及一系列人才政策扶助金的注入,让我们的企业成功走到今天。”郑立谋说,目前艾德生物已研发出20余种肿瘤个体化分子诊断产品,企业的拳头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国际领先。2017年,艾德生物成功上市,成为我国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标杆企业。 在一批生物医药“双百”企业的带动下,厦门的生物与新医药产业2017年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46亿元,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创新药申报数占全省的80%,成为海峡西岸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13年,厦门市出台了“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推出12类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计划。配合“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厦门的人才政策开始向重点产业链集群的企业一线和重点项目倾斜,近八成入选对象集中在重点产业的龙头项目,成为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厦门第一条突破千亿产值的链群。通过“双百计划”“海纳百川”计划及各区配套奖励,软件信息类高端专业人才平均可获经费超过60万元,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以蔡文胜、吴欣鸿、滕达等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军人才的推动下,厦门涌现出许多该行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例如,美亚柏科的电子取证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居全国第一,美图的影像及社区应用矩阵覆盖全球11亿台独立设备等。 软件园二期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区。这块仅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344家企业,既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国内外巨头,也有萌芽发展的初创企业。去年,软件园二期创造了622.5亿元的产值,被全国火炬园区评为“成长性第一”。 2017年,厦门市出台了“人才新政45条”,对携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来厦落户的创业团队,给予1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资助,在人才管理、评价、流动、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大力度的措施,开创了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截至去年年底,厦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25家,占福建省近一半,厦门制造业加速高端化,在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方面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和奖励,是连续两年获得通报表扬的4座城市之一。全市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5件,为全国的2.4倍,专利授权量增幅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 |
相关阅读:
- [ 07-11]厦门首评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获评人才可获5万元奖励
- [ 07-11]集美职校积极探索“双元制”模式 培养多能化人才
- [ 07-05]华侨大学“海丝”沿线国家高端人才培训班结业
- [ 07-04]中国戏曲需要高端人才支撑 戏曲教育有望迈入博士时代
- [ 07-03]厦门“双百计划”领军型创业人才开始申报 截至7月22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