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湖里法院利用“全在线”平台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湖里法院供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 通讯员湖法宣)现场没有书记员,没有原被告,只有一名法官、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和一个话筒;通过网络,原告代理律师和被告分别在办公室和家里“出庭”,参与庭审全过程。
昨日上午,一场特殊庭审在湖里法院举行。法官姚亮通过该院全省首推的“全在线诉讼平台”审理了案件。
这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2011年8月,因生产经营需要,黄某向洪某借款20万元,双方未约定还款期限,但约定黄某每月向洪某支付利息3000元。此后1年多,黄某都如期履约。但2013年5月起,黄某停止支付利息;洪某多次催讨,黄某均以无能力还款为由拒不偿还本金及利息。今年4月,洪某到湖里法院起诉黄某。
开庭前,法院通过平台生成了案件的各类文书,并通过邮件送达原被告双方;之后,双方通过平台提交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并对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等进行了质证。经过一段时间的庭前准备,昨日9时许,洪某代理人、黄某准时坐到电脑前参加了庭审;在进入庭审时,平台对他们做了人脸识别。
面对显示屏,法官姚亮再次核实双方身份,并主持质证、调解等。在确认双方同意调解后,姚亮让双方提出各自方案。原告洪某代理人提出两个方案———一次性支付25万元本金及利息;或四年内支付35万元,前面每月支付3000元,最后一月支付余下款项。
“借款是为公司经营,现在公司倒闭,我们在外也有欠款,实在没能力还款。”对此,被告黄某当庭请求减免利息,并表示可在5年内支付本金利息30万元,前面每月支付3000元,最后一月支付余下款项。
因诉求差异较大,调解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但均表示希望再调解。最后,法官敲下法槌宣布“休庭”。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庭审过程中,屏幕语音识别区域实时记录了各方发言;庭审后,将被整理成为庭审笔录。
庭审结束,记者通过庭审平台远程采访了原告代理人李千煌。“这节省了很多在途、庭后签笔录等环节的时间,让异地案件省时省力。如果能更多地运用,我们律师很欢迎。”李千煌说。
湖里法院院长高碧青介绍,目前,在线庭审主要应用于小额速裁案件、家事纠纷、争议不大的案件及当事人跨域案件等。“互联网法庭不应当是单纯追求技术的先进和时髦,而应以技术为民服务、为司法服务。”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探索涉网案件审理机制、加大跨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完善技术架构等。
记者手记
让数据多跑步
当事人少走路
去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集中审理涉网案件的试点法院。这一次,湖里法院打造了厦门版“全在线诉讼平台”。业内人士称,其适用案件范围更广,且实现大数据管理,真正给当事人带来福利。
据了解,该平台分为三个子平台:易送达平台、在线质证平台、在线庭审平台。其中,易送达平台打通了法院与三大通讯运营商以及银联等的信息隔区,实现了身份信息、手机号码、银行账户在线验证及司法专邮信息自动反馈,让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文书送达方式。在线质证平台打造了“异步审理”新模式,当事人可随时随地发起举证、回复质证等。在线庭审平台则让当事人只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耳麦就能完成庭审一切活动,且当事人无须下载任何客户端或软件。
将现代科技应用和司法审判活动深入结合,实现“让数据多跑步,当事人少走路”的目标,这是厦门版“全在线诉讼平台”启用的初衷,受到了当事人的欢迎。相信随着平台的不断完善,它对于缓解当下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