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厦门足球,如何破解发展之困?

2018-07-10 16:32:42潘抒捷 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并蒂花开

虽然职业足球已缺席多年,但在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版图上,厦门仍然占有一席之地。早在1898年,坐落于厦门鼓浪屿的英华书院便成立了足球队,这也是目前国内公认最早开启现代足球运动的区域之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华足球队一直是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足球传统强队,并征战全国和东南亚,一度蜚声海内外。

重要的是,厦门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脉络没有断。近几年来,厦门二中足球队,继承了其前身英华书院的“衣钵”,在国内各项赛事中大放异彩。比如,该校高中队历史性地夺得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亚军,初中队又在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拿下亚军。要知道,这两项赛事和全国校园足球联赛并称全国三大中学生足球赛。这意味着,以厦门二中足球队为代表的厦门校园足球走在了全国前列。

校园足球屡获佳绩的背后,有着这样的支撑:厦门是全国校园足球试点试验城市之一,校园足球活动及联赛开展如火如荼。据厦门市足协竞赛部主任张悦虹介绍,今年青少年厦门校园足球联赛就有110余支球队参赛。目前,全市共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65所,其中国家级特色校84所,常年参加足球训练队员近5000人。

校园足球发展得有声有色,业余足球同样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厦门市足协竞赛部分管业余比赛的副主任连晋俊介绍,截至目前,全市业余足球俱乐部先后注册球队达112支,注册球员2873人次,除此之外还有众多足球爱好者。从赛事组织上看,仅在今年,就有厦门业余足球7人制联赛、足协杯7人制排位赛、2018中国足球协会会员协会冠军联赛(厦门赛区)等多项比赛先后举办。

尽管大部分比赛只是民间赛事,但策划与组织处处透着“专业范”。从赛制看,不仅分为5人制、7人制、11人制等多个大项,还进一步细分为青少年组和社会组等组别。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赛一般会采取小组赛循环赛制,而非单场淘汰赛制。连晋俊说,业余足球发展面临“正规比赛机会少”的难题,循环赛可让大家多参加比赛,积累经验。按照不同的年龄和场地划分,则有助于球员的锻炼和提升。

与校园足球一样,厦门业余足球也拿过不少荣誉。比如,先后获得“我爱足球”2015年全国社会组11人制亚军与2016年娃娃组5人制第六名的好成绩。去年,还获得代表福建参加全运会笼式足球预赛男子组比赛的资格。

发展之困

尽管校园足球和业余足球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寸土寸金的厦门,足球场数量不多,特别是标准足球场地不足,相关配套设施缺乏,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随着业余足球赛事的组织越来越专业规范,不少企业、单位都组建了足球队参赛,带动了足球场的经营。”连晋俊说,不少民间资本也把目光投向这一领域,目前岛内约有15个私营足球场,一大半是这两年新建的。茵元足球公园是其中较大的一个球场,管理员孙掷旭说,球场各有5人制和7人制各三块,每周接待可达1500人次。

场地有所增加,不过,相比于悬殊的“足球人口”,这仍然无法满足厦门业余足球爱好者的需求。不少足球爱好者告诉记者,场地数量太少且分散在岛内各处,每天光是从家里到球场耗费的时间就达到了一个小时。饶是如此,由于“僧多粥少”,还经常是预约失败,一场难求。

场地匮乏,成了制约厦门足球发展的一大瓶颈。以笼式足球为例,比赛场地大概是标准场的1/8,因场地小而更讲究团队配合,并且战术更丰富,比如换人不受名额限制,落后球队甚至可撤下门将出“5—0”阵型猛攻。“厦门计划建设30块笼式足球场地,但目前还未落地。”连晋俊说,笼式足球不仅可以与队友,也可以与场地周边的铁笼“配合”,显然厦门足球队这方面的训练较为缺乏,导致在全运会笼式足球预赛中,与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强劲对手过招时吃亏不少。

标准足球场太少,同样让厦门校园足球活动发展受限颇多。近几年,厦门涌现出很多有潜质的优秀苗子。可令人苦恼的是,除了少数几个拔尖的球员被选拔到广州恒大、杭州绿城等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外,很多好苗子挖掘出来后,因平时训练场地有限影响到基本功、球场视野等,并没有好的出路,最后只能进入大学队,还是在校园足球的世界里打转。业内人士表示,厦门不仅需要一支职业队支撑,更需要在硬件方面有所改善,否则校园足球也会慢慢受到抑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