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田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通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百米”,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先谋先动,打响了深化小区治理工作的“攻坚战”。
近日,江头街道召开小区治理工作推进会,对一段时间以来小区治理工作的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此前成立的街道小区治理事务中心的基础上,会议进一步梳理了小区治理事务中心的工作,同时,加速推动社区小区事务服务中心全覆盖。
“小区治理是湖里区在新形势下提出的破解当前社会治理最基础单元突出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江头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晓民说。为深入贯彻落实湖里区小区治理“1+4+N”文件精神,推动街道小区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小区治理真正“落地生根”,江头街道以推进小区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城市小区治理新模式,一段时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辖区108个小区中建立党支部116个,在全区率先实现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并构建起街道、社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以及各驻区单位、社团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联动、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落实有机制
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主任,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第一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并设立5个片区工作组和办公室,由街道各办主任、各社区主官,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城管执法中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队伍,不久前,江头街道在全区率先成立小区治理事务中心,为小区治理提供了自上而下、多方联动的强力组织保障。
“小区治理涉及组织建设、治安联防、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诸多方面,但是,当前职能部门工作难以直接延伸到小区层面,制约了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落实。”江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郑朝东说。
小区治理事务中心的设立不仅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常态化运作,同时,通过抽调各办的精干力量,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将辖区内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归拢到一起,建立“党委统领、事务中心牵总、多部门协调、社区主抓、群众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实现“工作事项一口子归拢、工作力量一盘棋统筹、工作落实一揽子推进”。
在江头街道的主官们看来,打好小区治理这场“攻坚战”,理顺各方主体关系、完善运作机制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像让汽车跑起来,先得铺设一条高速公路一样,有了组织和机制保障,小区治理才能实现良性运行,事半功倍。
因此,街道不仅理顺各单位、各部门间的“条条”关系,还通过理顺“上下”关系,促进小区治理重心前移,积极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基层治理网络,梳理服务清单,明晰职责界限。此外,街道倡导设立由小区党支部主导、多方参与的小区自治协商联席机制,设置多个小区特殊岗位,有效整合和激发小区内各种公益性资源,实现小区内的相互服务,自治管理。
“作为全区小区数量最多的街道,江头的每个小区层次不同,居民群体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要认真分析研判每个小区的瓶颈,一小区一策探索破解问题的办法。”蒋晓民表示,街道将通过分类试点,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推广的方式,狠抓小区治理工作。
引领有核心
从管理混乱、居民颇有微词的“问题小区”,到如今成为社区最美小区和全区8个小区治理试点小区之一,金尚社区丰泽苑小区的华丽蜕变,源自于党建的引领。
2012年,小区业委会换届,丰泽苑的党员们纷纷站出来参与业委会选举,3名党员当选为业委会成员,党员汪海丰成为业委会主任。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小区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
2017年4月,为进一步强化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丰泽苑小区成立单独党支部,业委会主任汪海丰担任党支部书记,小区物业主任周纪生也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党的旗帜下,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全体业主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格局初步形成。
“通过发动党员参与业委会竞聘,鼓励和引导党支部与业委会的深度融合,小区治理有了主心骨。”江头街道金尚社区党委书记陈素珍说。
党建的引领是小区治理的核心动力。围绕湖里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这一鲜明特色,江头街道将持续深化小区党建工作。
首先,选优配强小区支部班子,优先选拔2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小区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号召力。其次,社区力量下沉,选派30名社区党员到小区兼任党支部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不仅如此,街道特别注重发挥小区秘书的“旗手”作用,选派精干社区工作人员担任小区秘书,协助小区党支部开展工作。目前,街道已经实现了小区秘书的全覆盖,通过小区秘书的服务和带动,顺畅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舞好小区治理这面大旗。
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小区党支部牵头制定完善《小区居民公约》《小区议事规则》,规范小区事务,通过主导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确保组织认同、群众信任、能力过硬的业主担任业委会主任。
截至目前,街道已成立小区业委会或自管小组79个;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11人;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业委会主任党员24名,业委会党员委员119人。党支部带领业委会、物业公司制定公布“联络清单”、“治理清单”和“资源清单”,实现精准施策,真正为小区谋福利。
参与有合力
在如何推动小区治理上,江头街道有着清晰的思路——小区治理的核心是要激发小区内部主体自治自管的内生动力,街道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参与小区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一个外力,扶上马、送一程。
街道引导小区建立邻里纠纷调解队、垃圾分类督导队、文明督导队等社区组织及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上级驻区单位、各级文明单位等签订小区共建协议,结合工作职能和专业优势,深入小区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凝聚强大治理合力。
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街道充分挖掘小区志愿服务能人,调查摸清小区警察34名、小区医生26名、小区教师52名、小区城管23名,以小区为单位组建治安巡查、教育宣传、医疗巡诊等127支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党支部领导下,定期开展志愿活动,为居民提供常态化、多元化、专业化服务。
不仅要凝聚合力,更要为广大居民构建参与平台。街道积极推动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沟通协商,根据小区居民需要,进一步整合小区公共资源,搭建集“协商议事、专业服务、文体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小区治理平台。在有条件的小区建立“小区书院”,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配送到居民“家门口”。去年,街道着力打造了“江源·融厝”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国贸阳光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建成了38个小区“党群微中心”,逐步解决小区党支部、居民群众活动场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街道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定制小区党员服务“超市”,建立服务供需对接平台,精准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小区居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目前,街道1032名在职党员认领了义务调解、文明宣传、治安巡逻等77个小区服务岗位,并且积极引入社工机构党组织进小区开展活动。
小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石,只有把这个基础打牢了,社会治理才会良性循环。因此,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围绕湖里区小区治理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江头街道开启了创新探索之路。通过支部建在小区上,推进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相融合,探索开展小区秘书、小区医生、小区城管、小区警察等服务,实现小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建设和谐有序、温馨安全、绿色文明、创新包容的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