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思明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2018-07-03 17:01:37黄璜 许晓婷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亮点2

强化污染防治完善系统保护

全力构筑生态宜居空间

“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经过全面的治理,如今的筼筜湖既是市民游客休闲的绝佳去处,也是白鹭钟情的栖息之所。全力构筑生态宜居空间,让幸福思明处处都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近年来,思明区全力以赴改善环境治理,从污染防治工作入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工作。2017年思明区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度居全市六区首位,高颜值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思明区的一张烫金名片。

全力推进工地扬尘污染治理、VOCs专项整治,深入落实“河长制”,开展小作坊污水排放专项调查,加强辖区内污水收集、截污纳管工作,实施全面的污染风险源排查、严格的危废管控,创新推行餐饮油烟在线监控、数字化管理……空气、水、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思明区始终把三大污染防治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至2017年,思明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排在全市六区首位,为厦门空气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水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思明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接近100%,全区近岸海域水质明显改善,上李水库更是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污染防治攻坚战火力全开的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一样的不遗余力,思明区以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白鹭三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为核心,有效推动了珍稀海洋物种保护工作。不仅如此,该区还着重针对湿地、林地等展开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目前,已提高湿地保护量达到4869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1.47%,森林蓄积量达21.89万立方米。源源不断的绿色资源,为思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筑起绿色的屏障,更为辖区居民营造出更加生态宜居的空间。

亮点3

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生态经济

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腾飞

经过改造提升,龙山文创园区的23处老厂房如今已是旧貌换新颜,文化产业与时尚设计、工业设计、环保等产业在这里不断融合,迸发出惊人的经济活力。曾厝垵、黄厝溪头下,历经了多轮产业转型升级,也已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曾厝垵村民的收入比三年前增加近10倍,溪头下的休闲旅游产业链产值高达3亿元。

近年来,思明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划定了28.45平方公里的生态控制线,充分运用“多规合一”平台,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更加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布局。不仅如此,思明区还投入1.4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与研发,累计兑现各项扶持奖励超10亿元,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全面完善人才激励保障……通过因势利导,促进技术革新、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了绿色腾飞。2017年思明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1.86亿元,财政总收入224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用全市不到5%的土地,创造了全市30%的GDP、近20%的财政总收入,其中软件信息业税收增量贡献率达57%,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87.9%,高素质的生态经济已成为思明区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腾飞的强大引擎。

亮点4

创新宣传方式营造共治氛围

引导全民践行绿色生活

骑着自行车,沿着全国首条空中自行车道一路畅行,健身的同时,人们还可以从空中饱览沿线的美丽风光。这条空中的绿色廊道,作为思明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生动实践,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事实上,生活在思明区的人们,早已与绿色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去年,该区创新开展了“少开一天车呵护厦门蓝”、“思明区文明骑行公益宣传月”等绿色出行主题活动,带动辖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更是作为全市试点,在全区10个街道98个社区908个住宅小区全面铺开,实现了100%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和80%以上的参与率,厨余垃圾日均收运量约170吨,成为“厦门样本”中的样板在全国推广。

绿色生活领一时风尚之先,得益于思明区不断创新生态环保宣传方式,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形成了“街道指导、社区引领、全民参与”的共治共享模式,创新打造了环保书院、环保讲座、绿色阳台、科学放生基地等一系列特色公益平台,切实营造出全民参与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