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胞同聚传文化,成功精神两岸扬
厦门思明区举办2018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
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暨郑成功颂典祀宴礼 (施辰静 摄)
东南网6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一场夏雨的洗礼,美丽的鸿山尽显秀美。鸿山之巅上,阵阵悠扬古乐传出,更是古风韵味、清丽雅致。
郑成功,这个名字,紧紧地把两岸民众维系在一起。昨日上午,2018年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在两岸民众的期待中如期而至,他们齐聚美丽的鸿山之巅,遵循古礼举行颂典仪式,共同缅怀海峡两岸共同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自2009年,思明区委、区政府举办首届郑成功文化节以来,迄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以“领航新时代共走成功路”为主题的本届文化节,参与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吸引了26个两岸团体参加,人数近三百人,为历届最多。台湾青年约有60人,多数是首次来厦门。
本届文化节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在6月22日—24日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三门”妈祖庙对接、郑成功文化节开幕式暨郑成功颂典祀宴礼、两岸艺阵斗阵行展演、专场文艺演出、台青文创市集、“寻根·追忆”两岸少年讲古展演、百米长卷颂成功、两岸寻根文化印记等系列活动将轮番举行。
本次活动由思明区人民政府主办,思明区文化体育出版局、厦门延平郡王祠管委会、思明区群众文化协会、台南市文化协会承办。
思明区方面表示,举办郑成功文化节有利于大力弘扬郑成功文化,促进两岸在民间信仰、民间学术、民间文艺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未来将继续举办好郑成功文化节,更好地让台湾民众了解两岸文化脉络,为两岸信众和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古礼颂典——“成功精神”继往开来
“正献官进香,迎神与阳,拜、兴,进献!正献官酹酒,迎神与阴,拜、兴,酹酒!”
23日上午9点,祭祀大典在鸿山公园延平郡王祠准时举行。献鲜果、香茗,焚祝诵文……极具仪式感的颂典祀宴礼,让来自两岸祭祀郑成功庙宇的信众,共同祭拜这位民族英雄,表达对郑成功的崇敬之情。
今年的颂典祀宴礼,仿照明代的诸侯祭祀之礼“少牢”,供品为闽台两地的民俗食品,这些祭祀品,早前已邀请两岸青少年担任“礼生”,在祀宴大典前挑上山。这一路上,思明区文物宣导团成员还引领着他们,沿着郑成功曾经的史迹和鸿山的文物点,现场讲述历史故事,完成一次历史文化的传承。
台南新营太子宫疯神榜电音团的成员,16岁的何钰婷为“礼生”之一,她此次负责背龙眼干上鸿山,虽然有些累,但何钰婷认为,郑成功的信仰深入到台湾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发扬郑成功的精神,就要回馈社会、关心他人,这样的信仰才更有意义。“况且与厦门青年朋友一起担任‘礼生’感觉很特别,大家一起感受传统习俗,了解传统文化,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何钰婷说。
祭祀之后,还举办了茶会,两岸青少年将点心分飨参与活动的礼生及社区民众。这一环节结合古代“鹿鸣宴”的精神,以示励志,鼓励年青人努力学习向上。同时,取“乡饮酒礼”的作法,提倡尊长敬老,以励孝悌的伦理价值。
台湾新北市澳底庆安宫与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渊源颇深,信众代表简丰荣激动地说:“我们从第一届郑成功文化节就参加,看到文化节越办越好内心十分高兴。郑成功是两岸民众心中共同的信仰,文化节不仅推动两岸交流交往,也让‘成功精神’得到很好传承。”
献鲜果、香茗,焚祝诵文,颂典祀宴礼极具仪式感。 (施辰静 摄)
活动丰富——“成功情缘”牵引两岸
挥毫泼墨共同完成“百米长卷颂成功”书法作品、闽台民间艺术轮番精彩上演、两岸青少年同台讲古……本届郑成功文化节的又一大重头戏,就是两岸青少年的文化传承与融合。
昨日下午3点,在鹭江道的新领荟广场,“百米长卷颂成功”书法作品以纪念郑成功诗词为题材,长度达到百米。厦门和台湾各有3位小书法家每人一字,共同完成最后一幅书法作品“共走成功之路”,加深两岸共同传承的民族文化记忆以及对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的深厚情缘。
有静亦有动。在两岸艺阵斗阵行展演上,市民们欣赏到一场视觉盛宴,家将、电音三太子、宋江阵等多个闽台民间艺术表演,其中,宋江阵被誉为闽南文化的“国宝级”民俗艺术形式,又是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之一。
想听厦门和台湾的讲古少儿用闽南话讲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吗?“寻根·追忆”两岸少年讲古展演也在现场开讲了。来自厦门和台湾的讲古少儿,用一口地道的闽南话,讲起了郑成功的英雄事迹,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在欣赏两岸青少年携手带来的文化盛宴时,你还可以逛一逛台湾青年文化创意市集。两岸文创及手艺人、在厦创业台青、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创业团队将带来与有关文化、环保、生活等创意商品,展销时间从22日下午持续至24日。此外,主办方还将组织台湾嘉宾参观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了解在厦台湾青年创业情况及了解将在厦惠台政策和投资创业环境,努力让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顺畅。
23日当晚,在厦门歌舞剧院,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还为两岸民众带来精品《大稻埕》的演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主办方还安排“聆听历史文脉 寻根两岸印记”活动。思明区文物寻根志愿宣导团将宣导“开元印记”和“植物园印记”两条文物寻根路线,组织台湾来宾走访鼓浪屿、植物园、厦门城墙遗址、兴泉永道署纪念碑、中山公园纪念碑等地。
主办方说,一方面,让与会嘉宾共同感受厦门老城印记,追寻郑成功文化史迹。另一方面,深化两岸郑成功的文化渊源,追忆两岸同根同源,弘扬郑成功精神。
交流合作——“成功平台”大有作为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流淌在两岸人民血液中割不断的源泉。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为闽台两地留下了宝贵的军事、文化、经济发展思想和文化遗产,现在两岸与郑成功有关的纪念场所和地名有数百处之多,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富有特色的“海峡文化”。
郑成功与思明区源远流长,“思明”是他在大陆操练水师、誓死东征的中心区域。在郑成功39年的生命旅程中,在思明生活了14年,形成了“郑成功文化”主要精神内涵,留下了水操台、演武池、嘉兴寨、读书处、国姓井、延平郡王祠等众多的历史遗迹。自思明区举办首届郑成功文化节以来,不仅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和领导的重视,也得到了台湾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在海峡两岸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今年,台湾来宾中有不少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厦门,郑成功文化节让他们更深入了解厦门,亲身体验思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郑成功文化的历史渊源。来自台湾彰化郑成功庙的信众郑宪模是第一次参加文化节盛会,他说:“厦门这里讲的是一样的闽南话,感觉就像回到家了。两岸都是一家人,还是今天这样常来常往好。”
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陈宣成说,郑成功对台南、厦门都有很深的影响,是两岸重要的文化资产,台南市自2009年组团参加郑成功文化节,到2013年起改为两岸每年分别轮流举办,从来没有缺席过。因为郑成功文化节这个平台,两岸民众每年都可以见面相聚,相互交流,这份血缘亲情不能忘。
思明区表示,多年来,思明区以郑成功文化节为纽带,以民族英雄为联系,弘扬郑成功文化精髓,丰富活动内涵,增进了两岸同胞的骨肉情缘,加深了两岸文化交流,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已成为思明区对台交流一张重要的名片。
《大稻埕》演出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施辰静 摄)
在台湾青年文化创意市集上,有许多与文化、环保、生活等有关的创意商品。(施辰静 摄)
百米长卷颂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