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海沧附校小戏骨演的折子戏《黛玉葬花》 东南网6月19日(福建日报记者 林泽贵 文/图)精美的扮相、委婉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15日晚,在厦门海沧阿罗海城市广场,一群“00后”甚至“10后”的“小戏骨”,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作为北师大海沧附属学校蓝海豚歌仔戏社团的成员,这些“小戏骨”参加的是当晚在这里举行的“戏聚海沧经典相传”歌仔戏专场演出。这是海沧区“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的一个配套活动,旨在引导市民群众传唱经典,在传统艺术表演中过传统节日,移风易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群“小戏骨”演出的《窦娥冤》《黛玉葬花》《李怨改嫁》等曲目,风格多样,被现场的专家评价为“把戏中人物的心理反应和情绪情感表达得非常到位”。 其实,这些“小戏骨”中大都是不懂闽南语的“新厦门人”后代。他们成为传承歌仔戏的新生力量,体现近年来海沧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上的显著成效。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林合安告诉记者,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近年来致力于歌仔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研究,开展歌仔戏守护传承行动,组建歌仔戏迷会,举办戏迷沙龙,邀请专家授课,编排传统剧目折子戏;研究会理事陈伟顺甚至还自编歌仔戏教材,在北师大海沧附校开设歌仔戏必修课,成立蓝海豚歌仔戏社团。如今,歌仔戏社团已有成员86人,编排了8个折子戏,计划6月份在厦门市进行4场巡演。今年6月1日,社团孩子们排练的折子戏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宝贝亮相吧”的节目录制;6月7日,北师大海沧附校被授牌为“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厦门卫视少儿歌仔戏研习中心”。 出身梨园世家的陈伟顺告诉记者,他2016年开始在学校内组织戏曲社团,原以为歌仔戏作为传统艺术,和小朋友距离会比较远,没想到小朋友们报名非常踊跃。 还不到11岁的李雪,当天晚上表演的是《李怨改嫁》,将一个很考验功力的“泼辣旦”演绎得风趣幽默。她告诉记者,自己籍贯是莆田,不会闽南话,因此学歌仔戏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学习闽南语发音,跟着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学发音”。 陈伟顺说,在学习歌仔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也熟悉闽南文化,热爱上闽南文化。 当天,除了“小戏骨”的演出,由厦、漳、泉三地戏迷带来的《玉带紫袍》《包公遇皇后》等两段折子戏也是掌声不断,而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郭少鹏、张婷婷两位青年演员及王志斌、庄必芳两位国家一级演员的专业演出,更是让现场高潮迭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台的戏迷大多没有舞台经验,利用业余时间由王志斌、庄必芳两位老师抽空排练7次即登台,实属不易,排练时皆逢晚上,大家都从漳州、泉州特地赶到厦门海沧,风雨无阻。 林合安说,歌仔戏是闽南人的乡愁,是闽南文化中的经典,搬着小板凳为戏入迷是许多闽南人对歌仔戏最温暖最美好的记忆。如今,这样的场面搬进城市中心的商圈里,让传统与现代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也体现出海沧在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上的良苦用心。他表示,今后将编排更多的节目,吸引更多的戏迷参与,并推动歌仔戏课程能够走进所有学校,让孩子从小感受戏曲的魅力。 据悉,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将以此次演出为契机,在蓝海豚歌仔戏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以戏迷为主的歌仔戏传习中心,传承歌仔戏艺术,培养新老厦门人的文化认同感。 |
相关阅读:
- [ 06-18]海沧街道各村居开展端午主题活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 [ 06-17]厦门海沧区“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 06-16]海沧区“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主题活动精彩展开
- [ 06-16]海沧传统文化食珍周今日盛大开幕 全民共庆端午
- [ 06-16]优良传统文化指引人心向善 厦门海沧办端午主题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