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辽公园焕发新活力。图为孩子们正在公园游玩。 厦门日报讯(记者 叶舒扬 通讯员 林晓莉 图/厦门日报记者何炳进)从厦门曾经最大的水库,到令人扼腕叹息的“垃圾场”;从只有“耐脏”的胡子鱼才能生存的臭水沟,到湖里区最大的生态公园之一……埭辽湖的华丽转身,埭辽公园的建设改造,正是湖里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还百姓一方净水的最好例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在河长制责任问题导向下,埭辽湖正开展五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升级。引活水、截污水、种植物、勤管理,重获新生的埭辽公园,将进一步焕发新的活力。 昔日厦门大水库 沦为“臭水沟” 行走在埭辽湖边,身边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清新的湖面上掠过几只水鸟,点起波光粼粼。倚着防护栏向下看,清澈的湖水中,一群群小鱼正欢快地游着。游客们也喜欢这里——有的携亲带友散步,有的环绕湖边奔跑,好不热闹。 说起埭辽公园和它的前身埭辽水库,不同年龄段的厦门人,都有着截然不同的印象。时光回拨到本世纪初,作为厦门曾经最大的水库之一,那时的埭辽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成群结队的水鸟和白鹭,上千上万条鱼游弋其中,伴着朝霞或晚霞,犹如仙境。 随着城区的发展变迁,埭辽水库进入了“生命中”黑暗的年代。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埭辽水库的水域面积不断缩小。到2010年前后,水库降级成为池塘,除了临时性排洪,已不具备水库的基本功能。加之周边未开展截流排污工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湖内水质日益恶化,气味难闻。 臭水沟、垃圾场、淤泥混浊……埭辽水库光泽不再,成了“老厦门”心中的痛。每逢夏天,湖面上臭气熏天,更是令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埭辽水库,何时才能重现昔日的美景,华丽变身? 清淤引水塑造景观 公园迎新生 转机悄然而至。2013年起,由湖里区与厦门火炬管委会共同出资推进,埭辽湖开始了全面整治行动,实施美化“手术”。整治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困难——由于常年累积的淤泥、附近的排污点都较多,仅清淤、截污的工程,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让水真正“活”起来,有关部门更是将九龙江的原水引入湖内激活水体,实现水体交换,并定期换水。 之后进行的改造提升工程,让埭辽湖真正重获新生。沿着整个水域,1.5公里长的环形步道蜿蜒延伸,一排排黄瑾树撑起了树荫,还有鲜花点缀其间。沿岸边筑起护栏,设置座椅,都为公园增添了安全与温馨。 利用埭辽湖的水体,结合岸上景观塑造,埭辽湖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大型生态公园。2015年完工的埭辽公园是湖里区最大的公园之一,加上水体面积,总面积达14.8万平方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水鸟和白鹭回来了,居民游客回来了,往日的美丽与安宁回来了。 去年,湖里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埭辽湖纳入了河长制监管水域。设置河道专管员组织每日巡查,及时清理湖面及岸上垃圾……作为湖里区东部的知名公园景点,强有力的管理让埭辽公园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换水堵污提升水质 改造再发力 埭辽湖虽然重获新生,但对于高水质和优美环境的追求,促使湖里区市政园林局等部门加足马力,持续整治。在最近一次水质监测中,看上去已是干净清澈的埭辽湖水体,被检测为劣V类水质。 惊讶之余,管理部门迅速跟进,很快总结出了原因。前几年进行的改造工程虽然注入了活水,但湖区本身的水体交换能力较弱,如遇干旱高温等天气,就形同“一潭死水”。初次改造产生的“后遗症”也逐渐显现,水体pH值呈碱性,部分截污点也发生了管道渗漏等现象。 于是,从今年开始,埭辽公园进行了一次全面换水改造工程。工程将附近湖边水库的活水引进埭辽湖以促进水体交换,至今已完成两次“补水”。同时,园区水泵、泄水闸等设施也进行了全面检修,对排污涵道的裂缝进行封堵以减少污水渗漏,并对园区涵箱淤积进行了冲洗。埭辽公园及周边区域的卫生管理也得到了加强,由专人进行巡逻,防止岸上垃圾杂物飘落湖内。此外,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也将有效提高水质,增强水活性。 当前,湖里区河长制办公室引进了第三方机构,对园区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掌握水质情况。人们有理由相信,埭辽公园将以更加优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令人向往的休闲胜地。 |
相关阅读:
- [ 06-15]平潭12条溪流配备“保护人” 探索河长制管理新模式
- [ 06-14]靖城镇到平和县山格镇考察学习河长制工作
- [ 06-14]河堤现3公里长垃圾带 河北两市河长制形同虚设
- [ 06-11]诏安建设乡:落实河长制 开展清理河道行动
- [ 06-06]诏安霞葛镇:贯彻落实“河长制” 保护河道环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