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去年总献血近17吨 今年用血压力仍然存在

2018-06-14 08:45:50刘蓉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接受表彰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现场颁发2017年度厦门献血品牌优秀组织奖、机采血小板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世界献血者日感恩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爱心市民在进行无偿献血。

厦门日报讯(记者刘蓉 实习生陈灵卉 通讯员王宇征供图厦门市中心血站)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暑假即将到来,又将进入厦门季节性缺血时期,随着厦门多家综合性医院的投用,临床用血压力不断增大。血站工作人员呼吁,要有效保障全市临床用血,需要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献出爱心,参与无偿献血。

6月10日下午,“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世界献血者日感恩活动在湖里万达广场举行。活动上,厦门市中心血站对2017年为厦门无偿献血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心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受到活动现场爱心氛围的感染,在一旁的献血车上,前来献血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仅6月10日下午4点至晚上8点,共有近百人参与无偿献血,其中70多人成功献血,总献血量近2万毫升。

活动现场,接受表彰的爱心人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无偿献血志愿者。他们中不少人已经累计参与献血超过十五年,捐献机采血小板超过100次,有的志愿者还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宣传推广工作中,让更多人认识、参与无偿献血。

活动现场还颁发了2017年度厦门献血品牌优秀组织奖、机采血小板杰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对参与无偿献血的爱心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

据厦门市中心血站数据统计,2017年厦门共有33410人次的爱心献血者和246个爱心单位的两万多名员工参与捐献全血及机采血小板,全年总采血量近17吨,其中机采血小板捐献量比2016年增长了17%。而2018年的一至五月,厦门用血量又同比去年增长了近10%,随着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厦大翔安医院等多家综合性医院的投用,厦门用血压力仍然存在,要有效保障全市临床用血的需求还需要包括血站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马海陆介绍,为持续推进厦门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将把无偿献血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从部门协同、社会动员、经费投入、宣传组织、人员配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血液的监管,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市中心血站宣传招募部主任曾晓新介绍,目前,血小板的供应会相对比较紧张。而血小板的捐献需要通过血小板分离机及全封闭一次性血袋管路来辅助完成,绝大部分献全血的献血者,可能并不太了解它的捐献过程。

市卫计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巫斌则在现场呼吁,有足够的血源来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广大市民能积极参与献血活动。

【人物故事】

人物1

19年坚持不辍

献血收获健康快乐

  吴添成捐献机采血小板。

吴添成可谓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献血达人,从1999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开始,距今已经整整19年了。累计献血82次,其中全血9次3000毫升,机采血小板73次145个治疗量,按照成年人4500毫升的血量计算,便是7-8个人的血量总和。

“收到血液检测合格的短信,

总是很开心。”

1999年,吴添成作为国企骨干,在企业组织下第一次献血,“献血前是有顾虑的,有点紧张,但一切紧张感,都在献完血,收到血液检测合格的短信后烟消云散了”,他笑着强调短信内容,“‘您所献的血液检查合格’,只要看到这几个字,心里特别满足和开心。这种助人为乐,挽救一个生命的幸福感是难以言喻的。当然,也证明我的身体和血液都很健康!”

自此,献血开始成为吴添成的一种习惯,只要企业有组织献血,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把献血当成了“半个事业”。

拉上身边人加入献血大军

为献血坚持锻炼身体

2013年12月底,吴添成对机采血小板开始有了了解。与一年最多只能献2-3次的全血相比,机采血小板可以短时间内献多次,作用也更多。他没有任何犹豫地开始转献成分血。

外界对捐血小板存在不小的误解,吴添成笑着说:“经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你一直要去无偿献血?’‘捐血小板是不是对身体有伤害?’甚至因为经常鼓动身边人献血小板,还有人误会血站给了我好处。”面对种种质疑,他都一一耐心给予解释,或者直接带着身边人去血站,亲自献给他们看,打消他们的疑虑。

由此,身边好多同事都被吴添成鼓动着献了血,“6月5日带了3个同事去,前段时间还带了4个人献了血小板。”问到他的心情时,吴添成大笑着说:“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感觉献血这件事慢慢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理解。”

因为机采血小板对于血液质量要求较高,吴添成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了保证献出血液的质量,我开始坚持锻炼身体,注重饮食,也不熬夜了。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015年,为了更多地服务于献血工作,他还加入了血站的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

19年坚持献血

已经成为事业一部分

吴添成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血站打电话给他,通知血库紧缺A型血小板,“我一接到电话二话没说,马上从单位跑到血站去献血了,献了两个治疗量。”

谈到19年的坚持,吴添成说:“献血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我把它当作事业的一部分。”目前,吴添成坚持每半个月献一次血,去年献了20次,今年也已经献了10次,“意识到我的血液可以挽救生命的感觉是无可比拟的。别的事情我可能帮不上忙,但献血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助人为乐,还有利于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人物2

从无偿献血者

转成献血服务志愿者

  陈伟宪为献血者提供服务。

64岁的陈伟宪是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用一年时间就做到了全国无偿献血五星级志愿者。

在血站献血大厅、各献血点和其他大型团体无偿献血活动中,经常能看到陈伟宪的身影,64岁的他身着服务队红马甲,戴着厚厚的眼镜,主动向献血现场的市民打招呼,热情耐心地指导献血者填写献血征询表,解答献血者及咨询者的问题,宣传血液常识和献血知识等。

自2016年加入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陈伟宪的志愿服务工时已达到了2218小时,被推选为服务队队长之一。开展志愿服务的第一年,他就达到了701.5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按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表彰的规定,600个小时就是“五星级无偿献血志愿者”,陈伟宪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五星级无偿献血志愿者”。

2218小时志愿服务

爱人支持让他充满干劲

陈伟宪还清晰记得第一次献血的情景: 1998年12月26日,他从中山公园南门骑自行车路过,刚好看到一辆献血车,他觉得身体还不错,便撸起袖子上了献血车。怕家人担心,他一直瞒着家人,直到2006年一份献血证书寄到了家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家里人才知道,随即也表示了充分理解。

2015年,由于超过了献血年龄,陈伟宪开始转向了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原本想退休后可以在家陪爱人看看书、唱唱歌,可爱人却说:“我喜欢静静地待在家里做家务、看书,而你喜欢做志愿服务,反正家里也没多少事做,你去血站做事情吧,我支持你,只是别忘记回家吃饭。”有了爱人的支持,陈伟宪浑身是劲,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参加活动,内心感到越来越快乐,也越来越充实。

“自订”65岁生日礼物

志愿服务达到3000小时

目前,陈伟宪已经参与志愿服务2218小时。他坦言:“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明年65岁生日之际达到3000小时的志愿服务工时,拿到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奖(终身荣誉奖)。现在还剩下近800小时,一个月一般能做到六十几个小时,我要尽力达到目标。”

他认真说:“我这辈子也没得过什么荣誉。现在我64岁了,我母亲也87岁了,孩子也要成家生小孩了,还能做多长时间,这个是没办法预测的。所以给自己定个目标,尽力去做,不留遗憾就好了。”

被献血者打动

是坚持志愿工作的动力

让陈伟宪坚持的动力是各式各样热心的献血者。他回忆曾在SM城市广场献血点为一位外来务工献血者服务,“晚上到七点多钟,他扛着两个大袋子走来。我以为他要问路,他告诉我要献血。”原来,这位献血者刚结束了修理窗户的工作,从翔安转车到SM城市广场。以往献血点在晚上6点左右就关门了,他一直没能献上血。献完血后,陈伟宪给他拿了一盒花生牛奶让他补足体力,献血者挥手谢绝离去。“让我感动的献血者还有很多,大家的善心,是我坚持志愿服务的动力源泉。”陈伟宪说。

他强调,志愿服务有三个心得:看清楚、问清楚、写清楚,及时准确地解决献血者的需求,“无偿献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虽然我已经超龄不能献血了,但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把无偿献血的精神传播得更广、更远,把我的剩余时间贡献给社会,帮助他人,这就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人物3

缘于献血

携手一生

  施洁琳夫妻

5月22日,是施洁琳和赵京生夫妻俩的“纪念日”。8年前的这天,两人因为一场献血活动悄然结缘。更巧的是,两人在2010年5月22日这天,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两张印有红十字标志的入库证书,成了爱情萌芽的美好见证。

夫妻缘分

与献血志愿活动有关

2010年5月22日,集美大学组织了一场献血活动,施洁琳作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厦门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参与了这次志愿活动,作为厦门华天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赵京生也受邀参加交流。

施洁琳回忆,“我就是在那天第一次听说了中华骨髓库。后来才知道那天去交流的高校学生中,只有我和先生同时加入了骨髓库。”

虽然至今都没有接到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电话,但施洁琳8年来一直密切关注着中华骨髓库的情况,“当时其他学生没有加入骨髓库,也有受到来自家庭的阻力的,但我跟我先生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想着可以救人”,她笑着说,“事后我问先生‘如果有一天骨髓库通知你配型成功了,你捐吗’,我先生说,‘当然捐!’”

将5 22定为纪念日

夫妻俩相约献血

2016年结束了爱情长跑,夫妻俩定居厦门。施洁琳夫妇两人把5月22日定为了纪念日,“我俩觉得一起加入骨髓库算是不小的缘分,就把它定为一个纪念日,约着去献血了。以后只要工作安排得开,我们都会在这一天去献血。”她表示,因为学医出身,所以常常还会跟先生聊目前的临床用血、献血情况等。

其实,早在2009年,施洁琳就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有了极大的热情,“很早就有这份心思了,第一次献血和加入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都是2009年,养成了献血习惯后,只要学校有组织,就一定会拉着身边的人一起去献血。”

2010年,施洁琳接手成为医高专青协的负责人。此后,医高专包括献血在内的所有志愿者服务,施洁琳都次次不落地用心参与。

常接触血液病患者

更明白献血的重要

目前,施洁琳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常常遇见各种血液病患者,深刻体悟到了患者的病痛,“我以前在儿科做护士时,儿科的小孩患血液病挺多的;后来转到血液科,更是经常和贫血、白血病这些血液病患者接触。”

她反复强调:“造血干细胞意义非凡,可以救活一个人。如果没有适配的造血干细胞就只能化疗,不说身体能不能受得住,精神和物质上都是非常重的负担。捐献干细胞,一来能够治病救人,二来能配型成功又是多大的缘分啊。”

施洁琳积极参与医院的每次献血活动,她感慨,医院每次组织献血时,血液科往往是冲得最快的,无论医生护士,都非常积极。因为长期跟各种血液病患者接触,深深知道血液对患者的重要性。

只要是能救人,一切都是值得的,施洁琳表示:“别人做得比我多多了,我做得还远远不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