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成效 监管经验飞出“高墙” 用志愿服务拆“心墙”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翔安区社区矫正中心率先迈出第一步,让丰富的监管教育经验飞出“高墙”、用志愿服务拆除社区服刑人员“心墙”等一系列做法,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蓝本。这是分类分级管理和考核奖励两个《办法》,以规范化引领制度化,实现了社区矫正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与时俱进,为翔安区社区矫正工作实现“三个转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今年3月27日,翔安区组织社区矫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教育活动,本已准假的两名人员,一人腿伤拄着拐杖行动不便、一人本该参加岳父的出殡仪式。最终,两人不仅按时到场听讲座,还坚持完成志愿服务等活动。翔安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说,两个《办法》不仅激发了社区服刑人员内在动力,实现被动接管向主动纳管转变,还增强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成效,实现无差管理向精准管理转变。 据介绍,分类分级管理将处际待遇与管理级别挂钩,表现越好,处遇越好,表现越差,监管越严,特别是创新实施宽管积分兑换假期,在矫正理念和矫正实践上实现“双突破”,激发了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学习教育、志愿服务等争取良好处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根据监管对象不同情况和现实表现,推行分类分级管理,因人施策、精准管控,从而把司法所工作重心和力量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少数重点社区服刑人员身上,实现了社区矫正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效避免了过去直线平推,该宽的宽不了、该严的严不起来等问题,增强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社区矫正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但人力物力投入是有限的。分类分级管理和量化计分考核奖惩,并没有增加司法所负担,使管理更加规范、考核更为简单、奖惩更易操作,最大限度减少了干扰因素,将各级人员从繁琐的日常监管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有限的社区矫正力量资源使用更加科学、运用更加高效,在社区服刑人员持续增多,管理要素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社区矫正工作保持了持续发展进步的良好态势,提高了社区矫正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单一投入向科学投放转变。 基础保障 组建人才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贯彻实施两个《办法》,人财物保障是关键。近年来,翔安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夯实社区矫正工作基础,确保试点工作在2017年12月1日顺利启动。 在编制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翔安加大招录接收力度,组建了一支以20名司法助理员为核心、21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和7名政府购买服务社工为辅助、565名社会志愿者为补充的专群结合的矫正帮教工作队伍,每年举办社区矫正工作实务培训、业务知识考核,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人才基础。专职工作者中有5人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1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证书。翔安区社区矫正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去年全区投入105.7万元用于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帮教服务,今年拟投入约200万元用于社区矫正。 创建亮点 建成区级社区矫正中心 在全市建成首个集监控指挥、入矫宣告、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综合办公为一体的区级社区矫正中心,配备7名工作人员、3名监狱延伸警察和1名心理咨询师对中心进行实体化运作,确保社区服刑人员入矫、教育、心理矫治等方面工作顺利开展,未成年人由区社区矫正中心直接管理的顺利过渡。 |
相关阅读:
- [ 06-08]臭黑水华丽转身变公园 翔安浯溪整治显成效
- [ 06-06](视频)两岸友人翔安澳头交流社区治理经验
- [ 06-06]翔安社区微型消防站 今年已参与灭火49起
- [ 06-04]翔安区变强拆为自拆 多次沟通实现和谐拆违
- [ 06-04]翔安区东溪金柄溪、九溪莲溪等河段成效显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