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历时十年:开启“以地养路”和“以地养房”改造旧城新篇章

2018-06-05 08:50:40殷磊 吴晓菁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前世今生】

改造前“英雄难过美仁宫”

改造前,厦禾路是厦门老市区一条横贯东西的“十里长街”,东起火车站,西至鹭江道,全长4.5公里,全路平均宽度只有13米。20世纪90年代初,车辆、行人剧增,厦禾路不堪重负,交通拥堵成为常态。宽度仅有8米左右的美仁宫路段,更是拥挤混乱,群众戏称为“英雄难过美仁宫”。

那时的厦禾路两侧房屋中,65%的房屋为危房,70%的住户是住房困难户,许多民房面积小、采光差,厕所大多是几家合用的公厕;土地功能紊乱,工厂、企事业单位和住宅混杂在一起,居民饱受粉尘、废气和噪音的侵害,而工厂企业也受制于环境和用地的约束,蜗居一隅,效益低下;道路市政设施陈旧老化,晴日尘土飞扬,雨天积水成灾。

改造中一年完成道路拓宽

1993年7月1日上午8时47分,伴随着动人心魄的爆破声响,浓烟在厦禾路724-726号之间冲天而起,一座四层旧楼应声而倒,打响了厦禾路旧城改造工程第一炮。

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指挥部的高效运转下,厦禾路拓宽工程快速推进。仅仅1年的时间,一条全新的厦禾路就呈现在市民面前:十里长街的宽度从平均13米拓宽到50米,总长度达110万米的17种市政管线全部铺设到位,拆迁安置了5000多户住家(含地块改造)。

改造后动迁户圆了安居梦

从1993年到2003年,厦禾路旧城改造共拆迁10700户,涉及居民31500人。这是当时厦门规模最大、深得民心的一个安居工程。在改造工程实施中,指挥部先后投入巨资,兴建和购置了1万多套、100多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和周转房,保证所有拆迁户都能及时得到妥善安置。2002年进行的调查统计表明,在厦禾路旧城改造中动迁的住户,人均居住面积从动迁前的11.4平方米提高到动迁后的26.8平方米,住房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都比拆迁前大幅提升。改造十年过程中,厦禾路被群众誉为“德政路”。

【重大创新】

建立“以地养路”旧城改造新模式

厦禾路旧城改造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仅道路拓宽一项,所需经费就超过10亿元,而1992年厦门市的财政收入仅为14亿多元。显然,市财政是难以满足厦禾路改造的资金需求的,必须探索寻求解决这个重大难题的根本办法。

“盘活土地存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旧城改造的重要内涵。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在‘盘活’和‘优化’上下功夫,必当给厦禾路改造带来丰足的资金供给。”市政协原主席、厦禾路旧城改造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蔡望怀告诉记者,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指挥部成员提出了探索建立旧城改造新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开启了“以地养路”和“以地养房”改造旧城的新篇章。在市场机制和城市规划的双重作用下,厦禾路两侧土地从低效益的“死地”变成高效益的“活地”,实现了土地生产力的一次解放。

“十年之间,厦禾路规划地块有偿出让所得不仅让指挥部还清所有债务,满足了道路拓宽、住房建设和各种设施建设的需要,还抽调资金支援其他重点建设并上缴了大笔的固定资产和结余资金。”蔡望怀说,“实践证明,厦禾路旧城改造筹措资金的操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成功的。”

38米与50米的“较量”

最初,厦禾路拓宽改造规划的路幅宽度究竟是38米还是50米,当时有过争论。有人认为38米已能够满足城市需要,而多拓宽十多米,拆迁工作量和拆迁安置费用将大大增加,恐难承受。为此,指挥部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讨论和研究,包括组织专家多方论证,最终确定了拓宽路幅至50米。虽然增加投资好几亿元,但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曾盛传厦禾路拓宽要停工

1993年秋冬之交,改造工程遭遇最大的危机。正当拓宽工程自东向西迅猛推进之时,房地产业陷入低潮,银行信贷紧缩,指挥部平均每月要支付工程进度款7000万元左右,入不敷出。社会上盛传厦禾路改造要中断,一时人心浮动。指挥部紧急采取措施,申贷利率较高的外汇1200万美元,并出售部分兴建中的住宅应急,这才渡过难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