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选手击水中流,各显神通。 【特写】 解密传统工艺 展示“匠心制作” 两岸龙舟制作老手艺人受邀来集美 从木头选材、裁切到木料暴晒风干、组装安座再到修整、填缝、防水,一艘传统龙舟的“诞生”需要经过十几道复杂工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如今的竞技龙舟已普遍采用玻璃钢、碳纤维等新型材料批量制作,但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仍有一批匠人仍坚持精工细作,以手工木作的方式传承千百年来的龙舟制作传统工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龙舟制作这门难得一见的传统手艺, 昨天在大社宗祠广场“开市”的两岸龙舟市集专门请来两位老手艺人,来自台湾的刘清正和来自漳州的郑水土展示他们制作的龙舟模型,介绍木制龙舟的传统工艺。 台北刘清正: 制作的龙舟“开往”世界各地 “我从十七八岁开始学做龙舟,近60年来只做了200多艘,很多作品已经出国了。”76岁的刘清正先生来自台北的造船世家,是现在台湾地区为数不多的传统龙舟手艺师傅之一。 他有一个绝活:再复杂的订单都不需要画草稿。经由他的巧手,一艘艘制作精美的龙舟“漂洋过海”,出现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南非、日本等国的龙舟赛上,向全世界传播龙舟精神和中国文化。 台北每年举办热闹的龙舟赛,常常有外国队伍来参加。“有一年,一支来自德国的队伍在台北参加完比赛,因为回国后也要赛龙舟,所以专门借了8艘龙舟,后来还了6艘——另外2艘送给他们了。”几十年来,刘清正遇到不少外国人“找上门”,“还有一次,加拿大队伍定制了好几艘龙舟要回国比赛,但是他们是第一次举办龙舟赛,对比赛规则不了解,专门请我去帮他们筹备比赛。”作为“龙舟使者”,刘清正不仅是龙舟手艺人,而且在龙舟赛中当过舵手、鼓手,此前还参加过三次集美的海峡两岸龙舟赛。 漳州郑水土: 家族手艺后继有人 来自漳州龙海、今年61岁的郑水土同样出生于造船世家,家族造船技艺传到郑水土这一辈已是第六代。郑水土的家中珍藏着一本家传的手绘《海澄郑氏造船图谱》,记录了百余年前十多种小型船舶建造方法,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对于每一件作品,郑水土都认为,必须慢工出细活,制作周期通常要好几个月,首先选材就要花费很多时间。闽南龙舟多用杉木制作,为此他常常往武夷山跑,就为了寻觅一块合适的木材。 木材选好后,就是“开板”,将原木切成一片一片的木板,然后进行“水底崎”“肚壁”“顶单”“掘手”“拍竹”“水波”“内抽”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最难的部分是船底板曲线和弧度的处理,那是决定龙舟能否快速平稳行进的基础。 制作传统龙舟既需要细心和巧手,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性子,让郑水土欣慰的是,家里有不少愿意学习手艺的晚辈,将造船和龙舟制作的传统传承下去。 |
相关阅读:
- [ 06-02]厦门海峡两岸龙舟赛期间 10条公交线路调整
- [ 06-05]龙舟文化节周六集厦门美开锣 两岸龙舟赛同日挥桨
- [ 06-05]厦门集美:共赏龙舟竞渡 感受传统文化
- [ 05-28]蛇船赛似龙舟赛 听在外国的厦门人说过节事
- [ 06-04]厦门集美龙舟池将设置安全围栏 预计两个月内完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