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休闲旅游 > 正文

四百小戏骨绽放大舞台 思明区“六一”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2018-06-01 10:18:33佘峥 黄少毅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思明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暨“六一”文艺演出精彩上演。

  一个小男孩“拿着爷爷的高甲戏行头”表演。

  舞蹈《哥德巴赫猜想》

  舞蹈《荷叶何田田》

厦门日报讯(记者佘峥 通讯员孙霄图/记者黄少毅)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场演出,节目大都由各个艺术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演出,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前日,思明区教育局在闽南大戏院举行的“思明区第十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节目展演暨庆祝‘六一’文艺演出”,就是这样一场“王中王”演出。

名为“特区好少年,思明新风采”的演出,汇集的是思明区今年中小学艺术节各项比赛一等奖的节目。

有分量拿一等奖都不一定能上台

思明区教育局说,这场演出一方面是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通过展现思明少年风采回望思明艺术教育的成绩,另一方面则是为孩子们庆祝儿童节。

近400位“小戏骨”参加这场在闽南大戏院的演出,足足演了一个半小时,大部分节目都是思明区今年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各个项目的获奖节目。1300多名观众则来自思明区所有的公办中小学校,每所学校派出18名师生参加。

演出的承办者――思明区青少年宫主任王珍珍说,有的项目,一等奖还上不了,必须是一等奖的第一名才有资格上。

通过思明区青少年宫的编排,这些节目呈现出更多新意。

思明区青少年宫民乐团的合奏《夏》,拉开演出的序幕。应该说,这类演出通常会因为承担太多表现任务而背上包袱,不过这台演出却回到初心:不少节目纯粹地表现出舞蹈的美、歌唱的美。譬如说,大同小学的舞蹈《初桃》,清一色的女生起舞,犹如初开的小桃花般美丽。

有新意用街舞来表达高甲戏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是演出另一条主线,但它也不是强硬灌输,而是采用浸润式渗透。

说到传统文化,通常的文艺表演是直接“端上”传统文化剧目,不过,思明区青少年宫表演的舞蹈《我就喜欢它》,采用“迂回”方法。它叙述一位爱跳街舞的小男孩,在家里无意间打开一个旧箱子――装着曾祖父珍藏已久的高甲戏行头。从那天开始,他爱上了高甲戏。节目中,头饰,胡须,官袍,小丑,靴子……所有这些传统元素,融入现在孩子能接受的艺术形式中。

有趣的是,舞蹈老师特别挑选一位刚学跳舞不久的一年级男孩担任主角。在偌大的舞台上,男孩懵懵懂懂,舞姿“幼稚”,却反而增加别致情趣。

王珍珍说,这也是我们送给思明区小朋友的六一礼物,希望他们能够喜欢。

【现场】

“金鸡”起舞赢得满堂彩

在所有的舞蹈节目中,思明区青少年宫的舞蹈《金凤来仪》被识货的观众一眼就看出不一样。

去年,《金凤来仪》获得“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的金奖,是当年福建省唯一获得金奖的节目。两年一次的“小荷风采”是全国少儿舞蹈类最高奖项,由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

《金凤来仪》以金鸡为灵感来源,表演也别出心裁,金鸡最后会幻化为美丽的凤凰,寓意祖国的繁荣昌盛,也展示鹭岛和谐幸福。

更为特别的是,这支舞蹈被形容为“在足尖上起舞”――五分钟的节目,有四分之三时间,演员用半脚尖在起舞。在脚尖上跳舞,难度可想而知――脚背除了有柔韧度还得有力度。当天,半脚尖起舞的“金鸡”们,用稳稳的舞姿,赢得大家的掌声。

【幕后】

外来娃苦练拿了一等奖

前天,云顶学校21名孩子穿着画满数学符号的演出服,变身数学符号,用舞蹈演绎了经典故事:数学家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只有内行人明白,这个名为《哥德巴赫猜想》的幕后和台前一样精彩。

云顶学校是思明区一所专门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3月,当舞蹈老师决定要排一个舞蹈节目参加思明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和城里孩子不一样,很多外来娃家里没有条件去报培训班,发展特长。

不过,从一开始,云顶学校校长曾绍峰举双手赞成。他认为,舞蹈可以让这些蜗居的外来娃,从艺术之美中去发现生活之美。

几乎没有孩子系统学过跳舞,还要排练舞蹈节目,困难可想而知。云顶学校的舞蹈老师从广播操挑选舞蹈种子选手――在大课间,她深入做操的学生中间,看哪位协调性好,就把这个孩子“拎”出来。

从3月开始,舞蹈队就投入密集训练,先是一周三次,后来每天放学都要留下来排练。终于,在今年思明区艺术节中学舞蹈比赛中,“穿草鞋的”赢了“穿皮鞋的”,云顶学校的舞蹈获得一等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