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萌闽南语合唱团的成员因为爱好音乐走到了一起。
海西晨报讯(记者雷妤)“厦门亲像一首歌,咱唱歌来全世界听,让全世界听到厦门。”上周日,厦门沙坡尾,一首耳熟能详的闽南语歌《厦门亲像一首歌》被再次演绎。这是目前已知两岸首支专业闽南语合唱团———A萌闽南语合唱团的首次亮相。团员中有专业歌手,也有业余音乐爱好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合唱团组建者、《厦门亲像一首歌》创作者、台湾音乐人杨慕的带领下,A萌闽南语合唱团向全世界发声:闽南语也可以如此时尚、如此动听!
1/3团员不懂闽南语
因为音乐聚在一起
3月召集,4月成团,5月亮相。短短两个月,A萌闽南语合唱团不负众望,以全新面貌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成立之初,它就被赋予了一个特殊使命———传播闽南文化、传唱闽南音乐。如今,A萌闽南语合唱团共有三个团:一个专业表演团,一个交流团,一个素人团。团员中大多是85后的年轻人,最大的为50后,最小的为00后。
两个月前,A萌闽南语合唱团发布招募令。在音乐的感召下,“音乐百科全书”杨慕金字招牌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慕名而来,相聚沙坡尾。团员里有音乐老师,有公司白领,有学生,有工程师……凡能想到的种种职业,这里都能寻出个大概。
不同职业带来的,不仅是排练时间上难以统一,还有音乐造诣方面的差异。摆在杨慕面前最困难的问题是:团员中1/3不是闽南人,不懂闽南语。
“这或许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可以让一群不懂闽南语的人努力学习闽南语,爱上闽南语,并传播闽南语。”音乐无界限,为了咬字清晰,唱得标准、专业,不懂闽南语的团员要比其他人多下功夫,他们像小学生初学英文时那样,在曲谱上标上音标,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习。
团员演出不计报酬
默契源自夜夜排练
合唱中,任何一个杂音都会影响合唱的整场效果。不同于独唱体现个人技巧,合唱最需要的是默契,这份默契就来源于日常练习。
每周一晚上,是A萌合唱团排练的时间。团员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集美、同安、翔安,甚至漳州龙海,排练后太晚了就在市区住一晚,第二天再回去。
这是个从无到有的合唱团,所有人自愿参与,不计报酬。市人大代表、厦门公交集团团委书记杨锦强,是合唱团的创始成员之一兼总召集人,从合唱团筹备开始至今,他忙前忙后,从成员招募到制订合唱团各项规章制度,再到彩排演练,付出了许多心血。来自槟榔中学的音乐老师王燮,担任合唱团排练长,负责招募成员并多次担任考核人。
合唱团亮相前一周,记者来到他们练习室时,合唱团正练习着四首闽南语歌曲。除了《厦门亲像一首歌》外,《家后》《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是由杨慕改编的经典闽南语老歌,《爱一个人》是杨慕和厦门本土独立创作人伯殷联袂合作的新曲。
“厦门有100多个合唱团,我们特点是专门唱闽南语歌,还有自己的创作团队。”厦门微风乐集艺术团理事长郑冬梅介绍。
杨慕:唱出闽南语新味道
杨慕是A萌闽南语合唱团的核心人物。合唱团成立以来,他已经陆续创作了12首原创的闽南语歌曲。到厦门定居后,杨慕为这座城市陆续创作了许多歌曲。在他看来,“A萌”就是他与厦门的另一孩子,团队组建、排练、音乐创作,都是他一手包办的。他想,就算哪天离开了这座城市,也可以为厦门留下一笔音乐财富。
“我们想给闽南语音乐一个新的生命。”杨慕还有一个初衷,他想让大家知道,闽南语歌曲也可以时尚,可以典雅。合唱团不仅要唱怀旧的经典老歌,还要唱出闽南语新的味道,赋予它新的生命。杨慕觉得,这就是他的使命。
杨慕说,他们准备今年9月份推出合唱团的首场专场音乐会,11月份推出厦门的城市旅游音乐节,全部突出原创特色和集合厦门本土的音乐力量。“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助益厦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让厦门成为拥有自己专属暖调城市音乐的个性化国际化文化旅游城市;同时,我们也会带着A萌闽南语合唱团,把厦门的城市音乐,唱遍两岸,传遍东南亚,凝聚闽商华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