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南乐团团长杨雪莉两次摘“牡丹奖” 以南音传承为己任

2018-05-29 07:31  陈佩珊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市南乐团党支部书记、团长杨雪莉,毕业于福建省艺校厦门分校南音班,第三批福建省“优秀百人计划”文化名家,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获得者,现为中国曲协理事,福建省曲协副主席,厦门市南乐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青年曲艺工作者联盟副秘书长。

  杨雪莉的表演很有灵气。

  杨雪莉希望将南音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海西晨报讯(记者陈佩珊)“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初见南乐团团长杨雪莉,记者便被她言谈举止间的优雅所吸引。

这也不难理解,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南音,以其清新淡雅、细腻温婉而流芳百世。今天的主人公杨雪莉,从小就受南音熏陶,身上自然多了一分内敛的灵气。从初入艺校门,到摘取“牡丹奖”,她见证了南音由繁盛到没落再崛起的重要历程。

从小耳濡目染

辗转踏进艺校门

杨雪莉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其爷爷、父亲都是医生,但他们都喜欢文艺。尤其是爷爷,对南音情有独钟,经常约几个伴就唱起来,杨雪莉便从小耳濡目染。那时候,社戏很吸引人,杨雪莉常坐在台下看得如痴如醉,也逐渐成了个能歌善舞的小姑娘。

杨雪莉真正与南音结缘是在她初三那年。偶然得知福建省艺校厦门分校要到学校招生,杨雪莉便高兴地前往,却被告知该校招生已结束。她得知了招生的下一站地点,赶上了最后一个考试名额,考入了艺校。

不过,杨雪莉又因搬家差点与艺校擦身而过。“当时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中的老房子里,还是开学前三四天父亲去打扫房子才发现的。”杨雪莉告诉记者,若不是及时拿到了那封通知书,她现在可能是一名幼师,也正是这封通知书让她知晓,她将投身的是南音事业。

走进校园,杨雪莉开始系统地学习南音。但不久后,流行音乐兴盛起来,给传统音乐带来了巨大冲击。杨雪莉也因此动摇过,她说:“有人说做传统音乐太落后了,因为不被接受、不被理解,我们都有些自卑”。所幸,杨雪莉最终排除了“杂念”。

一心钻研古乐两度“牡丹”花开

《绣成孤鸾》取材于爱情故事《陈三五娘》,描述的是五娘借绣花暗喻思君、矛盾等心理活动,她最终挣脱桎梏,勇敢追求婚姻自由。唱段选自南音散曲、指套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曲,保留了南音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曲牌,舞台形式是最为传统的曲艺表演模式。在2014年第8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杨雪莉凭该作品摘下了厦门曲艺界第一朵“牡丹”———“牡丹奖表演奖”,全国仅10人获该奖项。

“曲艺比赛要求掌握基本的、传统纯正的艺术特点,又希望个人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些创新,且比赛对演员的唱功、舞台表现力、角色演绎等个人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杨雪莉告诉记者,此次比赛更注重曲种本体,融合清唱、弹唱及表演,展示个人综合素质。节目几经修改,但始终没有脱离曲艺的本体,尽量保留最纯正、最传统的唱腔,把厦门南音比较婉转的唱腔风格展现得较为完整。

杨雪莉介绍,当时她的压力不小,因为同台竞技的不仅有早已名声在外的曲种如二人转、相声等,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演员。杨雪莉分析,北方曲种激情高亢,占据语言优势,南音之所以能在如此激烈的比拼中脱颖而出,靠的正是它的细腻委婉、高雅内敛。

实际上,这并不是杨雪莉第一次获“牡丹奖”。2010年,南乐团与台湾艺术家联合创排的《相聚在宝岛》就获得了第6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中的“牡丹奖节目奖”,杨雪莉在该节目中担任主唱。据介绍,那是福建第一次参赛并实现了“牡丹奖”零的突破。

创新守护瑰宝多举措传承文化

熬过寒冬,南音终于又迎来了它的春天,登上了金砖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大放异彩。

对此,如今已是南乐团团长的杨雪莉深有感触。她忘不了最困难的那段时期,“受众不断萎缩,老观众有的生病、有的离世,我们真的很着急。”结合自身经历,杨雪莉产生了从少年儿童开始培养南音的念头。但他们吃了学校的闭门羹。“当时正值学校鼓励学生讲普通话,传统文化不被重视的时期,学校以课业为重为由拒绝南音进入校园。”向外走不出去,他们选择关上门提升自己。而今,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南乐团也因其出色表演、坚定传承受到各方赞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乐团注重提升形象美,从成员、团队的谈吐、举止等着手,旨在打造一支符合南音清新淡雅、细腻温婉气质的团队。而作品美也是南乐团的一大美。仅在今年1月,南乐团重新打造的精品剧目《金石吟》《鼓浪曲》《黄五娘》完成了首演。

南音曲谱均为手抄本,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差异和误抄。经收集、整理、校编、电脑录入、再校编等工序,去年,南乐团编撰出版了《南音古曲选集》。该选集通过自主研发的工尺谱电脑输入软件将观众耳熟能详的曲目整理成册,为南音从业人员和爱好者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南音工具书,被作为南音研究、传承和规范厦门流派南音唱腔学习的范本。

针对不同年龄层订制不同的南音普及计划;派优秀演职人员进校园开设兴趣班;注重对90后年轻学员的培养……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的当家人,杨雪莉步伐坚定,对南音的未来、南乐团的未来充满信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