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厦门痕迹检验民警扒拉上千平方米灰烬 发现纵火案证据

2018-05-28 10:27  房舒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民警林建泉在勘查现场。

厦门日报讯(记者房舒 通讯员厦公宣厦公同)近日,浙江新闻媒体披露了发生在桐庐县的一起丈夫杀妻案。今年3月,桐庐县公安局接到一起报警,桐庐凤川街道一居民小区内,一名女子坠楼身亡。警方赶到现场勘查发现,女子丈夫所说的“跳楼自杀”存在巨大疑点。当地警方技术人员痕迹检验后,揪出多处疑点,最终作案嫌疑指向女子丈夫潘某。在此案的侦破中,技术人员的痕迹检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公安队伍里,有这样一群重要又神秘的人,他们藏身幕后,却往往在案件发生后冲锋在前。他们就是刑侦队伍中的技术人员,其中,痕迹检验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厦门的公安队伍中,不乏技术高超的痕迹检验专家,他们有的擅长快速推断案件的可能性,有的擅长在细节中发现重要线索。他们总能通过其对案件的精准解读,为最终破案做出巨大贡献。

据了解,厦门市公安局共有50名这样神秘又专业的痕迹检验民警,他们中有5人是公安部青年人才库成员,10余名高级工程师,10余名中级工程师。其中,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痕迹检验室民警周亮曾荣获全国指纹破案会战先进个人;同安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林建泉是第七批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福建省首届痕迹检验创新团队成员、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

今天,记者带大家走近林建泉,了解他通过痕迹检验还原案发现场的故事。

故事1

一枚残缺不全的脚印

还原嫌疑人“轮廓”

趴在窗台上,林建泉的眼睛亮了:“快,把相机拿过来!”他招呼着说,有了这个“东西”,整个案件就有线索了。2014年9月上旬,同安一栋公寓楼发生系列入室盗窃案。嚣张的嫌疑人一天之内偷了一栋楼中十几户人家的东西。小偷很狡猾,鲜少留下痕迹,直到最后,林建泉在窗台附近发现一枚残缺不全的脚印。

窗台上有脚印,应该是攀爬入室;脚印有水分,进入现场之前鞋子曾碰过水;落足点有轻有重,身高、体重、年龄段也大体有数了……“解读”这枚脚印后,林建泉为侦查员们画出了大概的侦查范围,再一一对应采集回来的脚印,最终,警方迅速抓获系列入室盗窃案嫌疑人。

对于现场勘查,林建泉和同事们已经不仅当成一份工作,更是当成一个神圣的事业和一项专注的研究。他说,现场勘查做得好,能在案件现场分析、重建基础上,高度还原案件,甚至整个案发经过都能进行现场“重演”。

故事2

扒开灰烬

发现纵火案证据

2015年1月,同安食品工业园一家食品公司发生火灾。在一片燃烧后的灰烬中,林建泉和两名同事头戴安全帽,脚踩雨鞋,一手拿一只铁耙,一手拿着相机。他们三人一会蹲,一会手撑地面趴着,脸凑近地面仔细辨识着……这样工作的身影,在火灾之后的现场接连出现了近一周,而且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超过10小时。

手里的铁耙其实是林建泉现场勘查的工具之一。“先扒开灰烬,再把仓库里的木架清理开,然后查看地板和物品上的痕迹,再拍照、测量、固定证据。”林建泉解释道,这部分工作描述起来简单,但实际工作量却让人咋舌:起火的大楼一共有四层,着火的公司在三楼以及四楼局部,过火面积近1000平方米。

头戴安全帽,是因为已近烧毁的建筑物随时有可能落物。这时,让林建泉和同事们随时绷紧神经的,是要时刻留意头顶上的危险。

其实,危险对他们来说也已是家常便饭,在另一起高层住户被害的案件中,林建泉为了提取一枚脚印,手拿相机,超过半个身体探出10层楼高的顶层天台,唯一的“防护措施”是抓着他两条腿的同事。“时间对于破案来说是最宝贵的,如果等到全部防护做好,时间也就没了。”林建泉说,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争分夺秒地“抢”出线索来最重要。

正是因为林建泉和同事们扎实的工作,食品公司起火案被确定为一起人为纵火案件,并很快将嫌疑指向一名前公司员工蔡某。2015年12月23日,蔡某因放火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数罪并罚,被法院判决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

刑事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发现、提取、分析、检验、鉴定犯罪分子遗留在案件现场上的各种痕迹物证,为侦查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痕迹检验包括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牙齿痕迹、车轮痕迹、牲畜蹄迹和接体分离痕迹的检验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