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整治后,“大沟”水清岸绿鱼归来。
露天渠改成封闭渠,空气清新环境变样。
厦门晚报讯 (文/图 记者 黄文水 通讯员 叶竞贤苏红艳)短短几个月,一条困扰群众多年的“堵心渠”变成了“民生渠”,村容村貌随之改善。无独有偶,原本蚊蝇孳生的“猪粪渠”,摇身一变,如今已清水涟涟,周边水清岸绿,还有村民想要承包沿线土地,在排灌渠边发展生态农业项目。近日,同安区祥平街道两个民生补短板项目通过验收,变化之大让周边群众齐点赞。
【阳翟社区】
灌溉渠淤塞发臭,清理改造效果立竿见影
一条排水渠的疏浚畅通,解决了沿线近200户居民房前屋后的环境问题,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们直夸:“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几天前,祥平街道民生补短板项目――阳翟社区圳岸里左干渠清淤项目完工验收。虽只投入了20.72万元,效果却立竿见影,小投入产生了大效益。
昨天,记者来到项目现场,龙眼树下是干净平坦的水泥路面,空气中没有一点异味,大热天也没有蚊蝇孳生。水泥路面下,是刚刚疏浚完工的排水渠。村民林冬瓜家距离水渠不到20米,她说:“过去水沟臭不可闻,亲戚都不爱来串门,现在干净了,环境大不一样了,露天渠变成了封闭渠,大家都夸好。”
阳翟社区主任陈水众说,阳翟社区圳岸里的这条排水渠,多年前曾是水利工程策槽的灌溉渠。随着社区发展及人口激增,大量生活污水排向了这条露天水渠,加上沉积多年的落叶、沙石,灌溉渠渐渐变成了一条堵塞的生活污水排放渠,遇上大雨天污水漫流,溢出来的污水就有1米多深,不少居民只得用围墙挡住污水,十分堵心。
村民积极配合,还自发集资铺设简易村道
去年底,祥平街道民生项目组多次实地走访,并制定了清理方案。在街道的支持下,社区和村小组也积极配合,有的村民主动拆除围墙,腾出施工便道,有的砍掉了种植多年的龙眼树,提供施工位置。在清淤的基础上,村民还自发集资十余万元,铺设了简易村道。
陈水众介绍,疏浚几百米泥渠过程中,清出了上百车的陈年淤泥。如今,排污渠终于畅通了,露天渠改成了封闭渠,周边环境变美了,蚊虫也不见了,村民不再堵心了。在改造后的渠边,老人们还不时摆上棋盘,没有蚊虫叮咬,没有臭气熏天,有的只是微风拂面和村民舒心的笑声。
【瑶头村】
3.2公里“大沟”没有水 还曾一度淤塞大量猪粪
傍晚时分,登上同安中洲岛,在祥平街道瑶头村区域内,一条3.2公里长、名为“大沟”的排灌渠流水潺潺,不时可见小鱼在水中嬉戏,水渠两侧绿草如茵、野花盛放。这条源自石浔支流的水渠,沿线形成了一处难得的湿地,重新恢复了生机,沿线农业灌溉用水也得以解决。
很难想象,同一个地方,几个月前却是另一番面貌:“大沟”排灌渠淤积严重,甚至看不出水渠的样子,里面不仅没有水,还淤塞了大量猪粪,简直就是一条“猪粪渠”。这是因为周边曾有大量的生猪养殖场。
去年初,在祥平街道的大力推进下,中洲岛生猪全面退养,去年年底,祥平街道在民生补短板项目中,把该渠作为首批重点整治对象,投资20万元进行了清淤。
清水涟涟久违鱼儿游回 村民计划开发生态农业
“大沟”排灌渠横穿了瑶头村的后巷里和巷仔里自然村,沿线有住户180多户。“以前臭不可闻,家家户户还得装纱窗防苍蝇。”村民曾志愿说,整治后,水清了岸绿了,苍蝇也基本不见了,空气变好了。
瑶头村主任叶志坤介绍,今年初,经过一个多月的疏浚和清理,先后清理了3.2公里长的排灌渠,猪粪被一车车清走了,如今沟渠里清水涟涟,久违的罗非鱼、黄鳝又回来了,沿线农业灌溉水源再也不愁了。
不仅如此,随着水渠生态功能的恢复,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空气里又有了海风的味道。项目验收时,有村民惊叹于水渠的变化,准备找村里承包,在排灌渠边发展生态农业项目。
【数据】
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2017年以来,在同安区重视支持下,祥平街道主动推进民生补短板项目,通过滚动产生项目28个,街道共投资520.99万元,其中涉及背街小巷、机耕路修复项目9个,涉及污水清淤项目7个,涉及文体活动建设类项目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