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艺术厦门博览会现场(资料图片)
市民参观博览会(资料图片)
艺术厦门高峰论坛现场(资料图片)
东南网5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廖丽萍 吴在平/文 施辰静/图)5月25日至28日,第四届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将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出11个国家和地区、上百家中外艺术机构、上千位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艺术家的上万件最新力作。
作为福建首个大型综合的专业艺术博览会,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以学术为指导、市场为基础,集经典艺术、当代艺术、公共艺术为一体,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博览会将充分发挥厦门地缘优势,辐射台湾,面向东南亚,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化、自由化、市场化的国际艺术品交易展示平台,充分展现厦门这座国际艺术之城的文化魅力。
三大展区汇聚艺术精品
围绕“共建城市艺术生态系统”的主题,本届艺术厦门将分成经典艺术区、当代艺术区和公共艺术区三大展区,汇聚名家的艺术精品。
经典艺术展区中,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的《全国著名人物画邀请展》是国家美术展最高水准的体现;《意之大者——第五届福建省写意画大展》是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以进一步挖掘、培养写意画人才,推进构建福建精神地域特色的作品创作举办的展览。
同时,大型名家个展也是经典艺术区的重要支撑,如《精神家园——卢禹舜作品展》《翠凝青山——林容生国画展》《庄毓聪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大展》《佛泽万物——居士画家北雁山人作品展》等,而各大画派联展则展现了全国各地艺术风貌,共同呈现了当下经典艺术百花齐放的风采。
当代艺术区以国际画廊和艺术机构为主,精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的画廊,以及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国际画廊。台湾画廊协会也将携10家顶级画廊集体亮相,与组委会达成策略联盟,共同搭建两岸艺术交流互动平台。届时,50多家画廊将带来如蔡国强、洪凌等大牌艺术家作品,以及诸多新生代年轻艺术家作品。
公共艺术区的规模较往届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以“生命的思考”为策展主题,展出的系列作品体现对当下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寻求人类的永续发展,精选如陈文令、陈志光、任戎等10位艺术家的大型作品参与本次展览,意在引发观众对绿色生态发展的思考。
学术引领平台作用凸显
有影响力的艺博会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生活和公共文化氛围,重构一座城市的文化面貌,多年来,艺术厦门的平台作用逐步凸显,成为推动厦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让人大饱眼福的艺术展览外,本届艺术厦门同样坚持学术引领市场,将举办十场以上的论坛及座谈会,内容涵盖城市艺术生态、艺术产业发展、国际艺术交流、专业艺术收藏、艺术普及化、儿童艺术教育等话题。
“厦门高端艺术产业发展”座谈会将对过去厦门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梳理回顾,展望未来艺术之城建设的美好前景;“共建城市艺术生态系统”主题论坛则将邀请绝对艺术出版人刑宇、艺术厦门执行总裁滕丽、城市艺术专家梁克刚以及宝龙美术馆负责人代表,共同探讨城市艺术生态系统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以推广城市艺术,促进城市与艺术的多元文化交融与发展为使命,未来,艺术厦门不仅仅是综合性的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同时也是专业性的艺术品交易服务商,将通过艺博会的平台,辐射各地区,联合各大艺术机构展开各种艺术项目互动,共同撬动整个城市的艺术市场发展,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打造一张极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持续创新让艺术走向大众
不久前,艺术厦门联合各大企业共推出28位“ARTAMOY艺术推广大使”,并在厦门磐基名品中心举办了授牌仪式。包括企业董事长、资深律师、媒体主编、跑车俱乐部创始人、教育机构创始人等等在内的各行各业的艺术推广大使,用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在其各自领域为艺术发声,共同助力城市艺术的推广和发展。
艺术厦门执行总裁滕丽表示,艺术厦门博览会已成国内极富特色艺术博览会,大会将在专业性上更上一层楼,并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买家的邀约。另一方面,艺博会也将突出艺术走向大众,突出艺术教育。
城市艺术生态系统的探索除了市场与学术的研究,同城市紧密相连的关键点在于社会性和公共性,因此,本届艺术厦门在其城市艺术氛围的激发、市民艺术修养的培育及儿童艺术教育等方面均下足了功夫。
自2017年下半年至今,艺术厦门持续不断地举办艺术厦门公益大讲堂,已连续开讲三十期,内容涵盖国画、油画、漆画、水彩、当代艺术等各个板块,市民参与度高,众多艺术爱好者报名参加,其中不乏老师、家长携孩子参与观摩写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艺术厦门还将推出“艺术观展团”服务。组委会自今年四月开始对团体和个人开放艺术观展团报名,根据报名团体制定观展路线,邀请专业艺术导师、知名策展人及艺术鉴赏家全程讲解,展开专属于企业、团体及个人的“艺术之旅”。艺术观展团既有买家组成的专业收藏团,也有艺术爱好者组成的鉴赏团,还有以儿童组成的公益教育团,既有助于增加艺博会的“买气”,又能提高爱好者的艺术鉴赏水平,让各类人群都能在博览会中有所收获,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相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