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3 红色之旅 爱国英雄故事,学生解说有一套 启示 没有理想信念会导致精神“缺钙”。思明区将红色文化教育细化到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创新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形式,让广大青少年铭记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推动红色文化薪火相传。 “讲到这段故事时,指向沙盘的具体位置,让参观者听得更直观……”在“英雄小八路”何佳汝奶奶的细心指导下,近20名学生学习讲述英雄小八路故事。每周三下午,何厝小学都会举办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小讲解员”培训课。这些学生是学校新选的“后备力量”。 四年级学生刘梓钧学得特别认真,能够成为“小讲解员”,他比谁都自豪,“我的太奶奶林淑月就是英雄小八路成员。作为英雄小八路的下一代,我更要为继承英雄小八路勇敢、团结、爱国的精神出一份力。” 何厝小学是英雄小八路的母校,是中国少先队队歌的发源地。如何用好“英雄小八路”精神教育学生?何厝小学用红色文化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传承红色基因。 何厝小学德育处主任陈婕慧介绍说,“学校德育工作秉承‘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理念,通过开展‘队歌精神代代传’系列活动、成立英雄小八路中队等,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种下红色的种子。” 镜头切换到位于鼓浪屿的思明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每个星期的周四至周六,都有一所思明区小学的学生们走进实践基地的“思明区红色剧场”,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之旅”活动。 去年7月,思明区在鼓浪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启动“红色剧场”。依托这一平台,思明区教育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之旅”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思明区青少年宫实践活动部部长吕振涛介绍说,“通过活动,孩子们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通过红色文化的教育熏陶,大大激发了孩子爱校、爱家、爱国情怀。” 据悉,从去年7月启动至今,共有17所学校,超过4500名师生参与了思明区“红色之旅”活动。 探索4 实践平台 比拼垃圾分类,学生争当“纠错员” 启示 垃圾分类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思明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宣传垃圾分类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思明区各学校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课堂教学和学科融合工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 厨房、客厅分别摆放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一个专用盒子用来装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集中摆放,客厅墙上挂着自创的垃圾分类漫画。在群惠小学四年级学生王钧正的家中,垃圾分类氛围十分浓厚。王钧正的爸爸王小珉打趣道,“现在终于不会再被儿子纠错了。” 去年3月,群惠小学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后,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个个在家中当起了“纠错员”,监督家人做好垃圾分类。王小珉说,“这样的做法效果很好。” 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作为学校家委会秘书长,王小珉深有感触,“学校组织的‘小手拉大手’假日小队在行动,活动得到家长学生的热烈响应。以班级为单位,在中队辅导员和家委会的组织下,大人小孩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绿色生活,孩子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 群惠小学德育处主任徐晨来介绍说,“学校以做课题的思路,沿着‘垃圾不落地我能行、垃圾分类(减量)我领悟、垃圾循环(变废为宝)我践行’三个层次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家校社联合共同做好垃圾分类。今年暑假学校还将组织垃圾分类研学夏令营,构建垃圾分类研学校本课程。” 不仅在小学,在思明区的幼儿园和中学,垃圾分类工作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在仙阁幼儿园,幼儿争当环保小卫士。学校将垃圾分类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建立“资源角”,把孩子们从家里收集来的废旧物变成美术区的材料、游戏玩具;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埋在土里,变成有机肥料;将“垃圾分类”纳入课堂教学,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课程……垃圾分类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小朋友的心中,小朋友个个成为家庭小小环保督导员。 设立党员督导岗,有效促进校园垃圾的精准分类;深入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义务宣讲、义卖活动;联合家长,开展“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亲子实践活动……作为垃圾分类的试点学校,厦外瑞景分校积极探索与社区联动、与家庭联动的模式,家校社合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 |
相关阅读:
- [ 05-16]思明梧村街道总工会昨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展
- [ 05-15]思明中航紫金广场起火?乌龙! 其实是团雾
- [ 05-12]仅用三小时抓获外地逃犯 厦门思明警察获同行点赞
- [ 05-11]思明区注重质量和效益 经济发展站上更新更高平台
- [ 05-10]思明“智造”助力创新创业之城快速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