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委书记于伟国率领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深入厦门开展工作检查。图为于伟国一行察看厦门软件园三期。(记者郑晓东摄)
在自贸试验区
制度创新是核心功能
加大机制体制创新力度,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建设一批易于操作、企业好用、可形成规模效应的重点产业平台,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软件园三期、湖里创新园
创新是第一动力
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园区企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支撑。
厦门日报讯(记者 蓝碧霞) 昨日,省委书记于伟国率领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深入厦门开展工作检查。
省领导崔玉英、张志南、胡昌升、裴金佳、檀云坤、魏克良、杜源生,以及我省部分设区市党政主要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调研检查。市领导庄稼汉、黄强、倪超、黄文辉、李辉跃陪同或在检查点上参加活动。
检查组一行深入厦门自贸片区、软件园三期、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云知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园区和企业,全面检查厦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工作重要指示的情况,检查厦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与落实赶超目标等方面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新成效。检查中,省领导对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厦门自贸片区是厦门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也是检查组此行的首站。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在厦门自贸片区取得了诸多制度创新突破。这里率先建成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保护管理机制,形成了集监管、执法、服务为一体的保护体系,有效增强了对跨国公司、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大提升了营商环境优势。这一改革举措,为创新型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了吸附效应。在机电设备展示中心,已有德国库卡、日本川崎、瑞士肖柏林、台湾百德等一批世界知名品牌的机床、工业机器人进驻。检查组来到这里,看到运用于包装、搬运、焊接、喷涂等各领域的机器人,外形庞大威武,却同时具有精密灵巧的工艺。机械臂当场表演挥毫书写,“握着”毛笔一板一眼“复制”出名家书法,让检查组成员纷纷称赞。事实上,展示中心功能不只是展示。这里结合了保税+、金融+、会展+等创新模式,汇聚国内外机电一线品牌,打造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平台,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这些成效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省领导指出,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核心功能和最大优势,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建设一批易于操作、企业好用、可形成规模效应的重点产业平台,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创新创造的实践中让企业、市民得到更多实惠。省领导对厦门将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集成试验,探索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安排的做法给予好评,要求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软件园三期是厦门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千亿产业链的核心载体。园区率先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等前沿数字经济,引进了云知声、商汤科技等一批独角兽企业,推动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到今年年底,园区将交付研发楼面积160万平方米,相当于“再造”一个软件园二期的规模。检查组一行来到软件园三期展厅,察看各领域自主创新智慧产品,了解厦门市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还深入园区了解入驻企业发展情况。来到云知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检查组得到导览机器人“小云”热情迎接。大家饶有兴致与“小云”进行对话。云知芯是去年落户厦门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已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灵活运用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领域。目前,云知芯正大力推动两大工程,即超算中心建设和全球首款物联网人工智能芯片量产。检查组提出,要加大对园区企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运用,特别是扩大在本地市场的应用,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厦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位于翔安的电气硝子玻璃有限公司项目于今年4月竣工投产,下半年全面达产后将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液晶玻璃基板生产基地。这个项目填补了厦门平板显示产业链最急缺的液晶玻璃基板环节,对做大做强我省平板显示产业将起到有力支撑。检查组参观了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听取相关介绍。省领导表示,福建将继续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在闽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提供更多便利服务,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湖里创新园的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大楼,检查组参观企业实验室,了解企业研发、销售等情况。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视频会议系统终端畅销欧美发达国家,拥有1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去年销售额约14亿元,人均创造利润约80万元。检查组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根本支撑,创新是第一动力,希望厦门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和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