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初中是校园欺凌高发阶段 女孩被欺负一年患轻微抑郁症

2018-05-07 18:57:36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上塘中学

开展法制专题教育制订预防处理办法

集美上塘中学除了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教育外,还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进校开展法制教育,并组织教职工学习校园欺凌事件防治的措施和办法。上月,学校还制订了《上塘中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办法》,其中规定,预防校园欺凌,全员有责,并对学校的保卫人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后勤、心理老师等都做了具体的分工。

该校一名老师介绍,学校还进行了排查建档,通过与学生谈心、学生QQ群、家委会等掌握动态,及早发现“险情”。学校加强了对特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并建档造册。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等,进行细致排查建档,并由专人负责。

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针对各年龄段学生和家长开展不同形式教育活动

尽管大部分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在初中阶段,但有的小学也开展了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心理辅导老师林旭说,从2016年起,学校就根据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针对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学校精心挑选相关绘本对学生进行教育。而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校老师采用案例与法律相结合的形式,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此外,学校还通过黑板报、观影活动、国旗下讲话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发生的群体是学生,但也与家长息息相关。”林旭指出,部分学生出现欺凌现象,其实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林旭举了一个例子,学校有一名男生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总喜欢通过打架来解决。他了解后,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平时就常对孩子采用“棍棒教育”。

“学校通过公众号、家长会微课以及致家长的信等形式,对家长开展防治校园欺凌教育。”林旭介绍,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准备不同的主题微课,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观点】

高级心理教师李远:

防止举报者遭报复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

针对校园欺凌问题,高级心理教师李远建议,学校要建立匿名举报制度。现实生活中,被欺凌者往往怕被报复受到更严重的侵害而不敢揭发,匿名方式更有利于保护这部分弱势群体。学校可以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信箱等,并派专人负责。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威慑不良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其他学生的正义感。同时,学校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举报者受到报复。

另外,要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制。在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和老师应该对被害学生进行心理援助。首先,可依托学校心理辅导室,建立救助中心;其次,对被欺凌学生实施心理辅导,重在减轻其焦虑和仇恨情绪,慰藉其受伤的心灵,恢复其安全感和平和心态;第三,对于加害者和旁观者也要开展心理疏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李远说,教师要注意识别可能欺凌和被欺凌的学生,尤其要提升班主任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工作能力。例如有学生反映,个别班主任消极对待此类事件,甚至为了让自己轻松,利用“班霸”管理学生,致使欺凌者横行霸道。还有个别年轻班主任经验不足,处理问题极端化,导致欺凌行为发生。此外,个别老师对学生反映的欺凌行为不重视,导致问题恶化。因此,学校要注意班主任管理,提高班主任的责任心和素养,从而避免校园欺凌事件发生。

律师许拥军:

要让反欺凌的“疗效”更持久

做得好的学校和老师要表彰

前不久,福建巽明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许拥军接受邀请,给何厝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关于校园欺凌中“财产权”的课。虽然课程名字听起来有些枯燥,但是课堂效果很好。许拥军说,孩子们很热情地参与讨论,对于哪些行为是校园欺凌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许拥军是何厝小学的法律顾问。近年来,她始终关注校园欺凌问题,一直想为孩子们出点力。她说,校园欺凌现象并不罕见,也不是新问题,许多学生和老师却认识不到其严重性。她参与了何厝小学反校园欺凌志愿服务队,并成为牵头人之一。她说,希望能在各个学校开展更多的活动,比如成立讲师团、排演校园剧、组织校园剧评选等开展宣传教育。此外,还可以联合一些有爱心企业,发起成立一个基金会,对在反欺凌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和老师进行表彰。“这是一场持续的活动,希望反欺凌的‘疗效’能更持久。”许拥军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