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文化教育 > 正文

北师大海沧附校老师陈伟顺致力传播戏曲文化

2018-05-01 15:01:10李晓辉 来源: 厦门晚报  责任编辑: 夏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讲解戏袍

  

陈伟顺指导学生唱歌仔戏。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李晓辉 图/记者 刘东华)“南音和歌仔戏都是优秀传统文化,流传至今,要代代相传。”出身梨园世家的陈伟顺牢记长辈教导,如今,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海沧附属学校开设歌仔戏校本课,组建戏曲社团,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歌仔戏。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陈伟顺透露,他不仅要让歌仔戏在海沧传播,还将带孩子们走出学校。最近,央视向北师大海沧附校邀约,邀请孩子们上央视唱歌仔戏。

入门

为了吃油条积极学南音成了镇上的“小明星”

陈伟顺是南音市级传承人,出生在泉州,他的爷爷陈贻福是南音省级传承人,也精通歌仔戏。

5岁时,陈伟顺被送去艺校学南音。他笑称,小时候最爱吃油条,可是一天只有一毛钱的零花钱,得攒两天才够吃一次油条。于是,爷爷以“学好一首曲子给10元钱”为条件,激励他学唱南音。

陈伟顺说,初学时,一首七八分钟长的南音得一个月才能记熟,后面识字多了,越学越快,一星期就能学会一首。爷爷很爽快,每天都给他买油条,而他也从最初排斥学南音,到后来从内心感受到南音的美。

“爷爷常说,我很给他‘长脸’。”陈伟顺说,从小学开始,每逢庙会,他都会被邀请登台演唱,很多人都认得他,他也因此成为镇上的“小明星”。

尝试

看学生学南音有些吃力,改教更通俗的歌仔戏

在南音、歌仔戏等传统文化的滋养下,陈伟顺踏上了艺术之路,后来考上厦门大学音乐系,主修钢琴。三年前,他作为人才引进对象,成为北师大海沧附校的音乐老师。除了音乐课,他还向学校申请开设有闽南特色的艺术课程,教授南音,组建南音社团。

“南音太难学了,二年级只有不到一成的孩子会闽南话,孩子们学得有点吃力,兴趣也不高。”陈伟顺说,第一个学期,南音社团只接收了8个孩子,但期末时还是举办了专场音乐会。爷爷通过录像观看演出,为他努力传承传统文化感到欣慰。

第二个学期开始,陈伟顺改教更通俗易懂的歌仔戏。“爷爷说,现在戏台下的观众多是老人,要在学校推广歌仔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并学会。”陈伟顺多番调研,确定孩子们能接受歌仔戏,于是正式开设歌仔戏校本课,并组建以歌仔戏为主体的戏曲社团。

付出

自掏腰包20万买戏袍,每周都自费去上形体课

开设歌仔戏课程之前的暑假,陈伟顺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分为戏曲常识、名句赏析、曲牌学唱和戏剧形体等内容。

“要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光看图片是不够的,得上实物!”陈伟顺说,他利用暑假到杭州、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磨破嘴皮让厂家制作适合学生身材的戏袍。因为要重新设计,学生戏袍的售价比成人版戏袍要贵一倍以上。盔头头饰7000多元,他买了!一件“团龙蟒”戏袍一万多元,他买了!凤蟒戏袍三万元,他也买了!

在学校戏曲社团的教室里,有各式戏袍数十件,还有各种盔头头饰。为了买戏袍,陈伟顺花了约二十万元,工资都快一分不剩了。“姐姐、姑姑心疼我,时常给我汇钱。”陈伟顺说,爷爷去世前,得知他缺钱,将全部存款10万元都给了他,让他传承传统文化。

陈伟顺还编写教材。他寻访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等剧团名家,用摄像机记录访谈,福建闽剧院长陈洪翔也不计报酬地给予很大帮助。为了让学生唱戏有伴奏带,他花了好几万元,请专业老师作曲、配器、录制。陈伟顺也不断在学习,每周自费到厦门艺术学校上两节戏曲形体课,还去考了国家一级化妆师。

【收获】

一学期教会整个年级,名家受感动也来授课

陈伟顺说,一学期下来,二年级所有学生都会唱歌仔戏。他还让孩子们学唱经典曲牌接受美德教育,如讲邻里和谐的《三家福》等。歌仔戏校本课程第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们不仅专场演出,500名学生还合唱“七字调”歌仔戏,到场的歌仔戏名家都赞不绝口。

被陈伟顺的热情打动,庄海蓉、苏燕蓉、王志斌、庄必芳、黄小英、陈丽娟等歌仔戏名家都成为授课老师。现在,陈伟顺的戏曲社团接收了86名学生,每年纳新时,报名学生都排起长队,面试老师经常忙到晚上六七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