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小长假期间,不少劳动者仍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其中,在厦门轨道交通建设的工地上,随处可见劳动者们辛勤忙碌的身影;同时,地铁1号线的运营人员正在为市民和游客们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今天,本报推出“五一特别报道”专题,展现他们的风采,并向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劳动者们致敬!
【人物】
黄海欢
厦门地铁1号线门梯技术管理部机电检修员
工作感言:“快乐工作,努力成长,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把排除故障当成“打怪升级”
24小时随时待命上岗,每天重复上百遍同样的动作,检查地铁车站屏蔽门开合、电梯设备运行情况。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在“90后”黄海欢眼中,每天的工作却乐趣无穷。他笑称:“我的工作就是排查故障,遇到问题就当是打怪升级。”
文/记者 张诗 图/陈立新
每天巡检上千个门,多亏“秘密武器”相助
“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看车站屏蔽门开关顺不顺、电梯使用是否安全。”黄海欢说。听起来,感觉这个工作挺轻松的,但他所负责的工作量却是1号线24个站1440个屏蔽门和241部(部分车站出入口未开放)电梯。到一个站点例行巡检完一遍,黄海欢至少要花上一个多小时。黄海欢的手机需保持24小时开机,一旦出现设备故障他要火速赶去处理。
1号线的屏蔽门那么多,如何快速了解每个屏蔽门的使用情况呢?接受采访时,黄海欢正在1号线莲坂站台进行屏蔽门的日常巡检,他带记者走进了屏蔽门控制室,为记者解开了谜团。
门一打开,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排设备,其中一台设备上分布着多排绿色指示灯,一台设备上的绿色指示灯则不停地闪烁。“这里就是我的‘秘密武器’,所有屏蔽门的信息我都能了如指掌。”黄海欢向记者指了指设备介绍,“现在看到全是绿光代表着设备一切正常,若闪烁红光就代表出现了故障,非常直观吧?”
黄海欢说,这里就是控制车站屏蔽门的“最强大脑”,通过站台屏蔽门监视系统,能对每个门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当列车靠站后,记者通过设备显示屏看到24个分别代表24个滑动屏蔽门的方块,它们由绿色慢慢变成黄色;当列车驶往下一站时,黄色方块又逐渐成了绿色。
偶尔被误认为“站务员”,服务市民很开心
“最常遇到的故障就是屏蔽门因有障碍物无法正常关闭。”黄海欢告诉记者,上下班高峰期,有乘客发现门快关了,担心来不及上车,就用手或其他物体去阻挡屏蔽门关闭。“这样的行为很危险。如果列车进站时,有其中一扇门发生故障,导致车门无法关闭,那其他23个门将无法关闭,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黄海欢说。
正因为如此,黄海欢会特意在每天上下班高峰期专门选择到客流量较大的站点进行巡检。有趣的是,看到他穿着专业制服,很多乘客会主动向他问路、咨询等,他也就临时“客串”起站务员。“平时的工作是躲在幕后,偶尔能为市民服务很开心。”黄海欢说。
他告诉记者,有时,出现的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为了不影响列车载客运营,他们会采取应急预案,把有故障的门与其他门“隔离”。等到结束运营后,他和检修小组的同事们才能开始“加班”将故障清除。“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是很正常的事。困了累了,大家聊聊天或是比赛做俯卧撑娱乐一下。”黄海欢说,“每当解决了一个设备故障或问题,地铁列车运行和乘客安全又多了一分保障,同时感觉我的技能又升级了,心情就很兴奋。”
【人物】
陈广汉
厦门地铁3号线火炬园站工人
工作感言:“从1号线到3号线,尽管我做的是最基础的工种,但为自己能给厦门地铁建设出一份力而自豪。”
操作台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
顶着炎炎烈日,推着满满一车的水泥混凝土在工地上穿梭;爬上6米高的操作台,一丝不苟地扎铁丝固定钢筋结构……在厦门地铁3号线火炬园站工地上,52岁的陈广汉干起活来像一个青壮年。他来自河南驻马店,参与厦门地铁建设已经4年了。
文/记者 张诗 图/陈立新
“给什么活就干什么活,时间长了会的也就比别人多点”
记者到工地采访时,陈广汉正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手上戴着黄色尼龙手套,站在6米高的钢筋结构操作台上专注地绑扎铁丝。陈广汉告诉记者,他们一般在操作台上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做累了才下来喝口水休息几分钟。
可别以为扎铁丝是件简单的事,若用力过猛,直径约12毫米的铁丝就容易断;若力道不够,时间一长,铁丝松了,钢筋结构就会不牢固,就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手感很重要,一般在扎两圈后,适当用力迅速拧紧。”陈广汉说,“说实话,扎钢丝哪有技术,就靠熟能生巧,简单的事重复做就会了。”话音一落,他又爬上操作台,熟练地扎起钢丝。
“我20岁就离家到工地做工,跟着施工队全国各地跑。”陈广汉说,除了过年回家,他每天都在工地上度过。2014年3月底,他从漳州港到厦门,参与地铁1号线火炬园站土建施工建设。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工地到另一工地,30多年来,工地上各种最辛苦、最累人的活陈广汉都干过。但他从未觉得自己干的活累,他说:“我这人闲不住,一般给什么活就做什么,从不挑,做的时间长了,会的也就比别人多点。”
自学看图纸参加技术培训,是工地负责人的好帮手
“像老陈这样能吃苦耐劳,又熟悉工地那么多工种的人很少。”地铁3号线火炬园站土建施工单位负责人林舒祥告诉记者,“老陈很能干,所以我们聘他为工长,手底下管着15个工人。”他在工友们中具有较高的“威望”,不仅因为他最年长,大伙更佩服他的能力,习惯称呼他为“老工长”。
林舒祥告诉记者,一般的工人都是听完分配后埋头干活,而陈广汉还会自学看图纸,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常常向工程师们请教技术问题。在林舒祥眼里,陈广汉是个得力的帮手,比如,在搭建钢筋结构前,陈广汉会通过图纸了解工程结构和施工进程,到现场再和工人们讲解具体怎么操作。
90后的工友小杨告诉记者,平日里陈广汉喜静话不多,有新人来不会干活,他会一步步慢慢教。谁遇到烦心事,他会像老大哥那样开导。
如今,陈广汉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小孙子今年也上学了。今年过年时,不少工友开玩笑劝他“过年回家就别来工地吃苦了,该在家养老享福了”。他却笑着回答:“养老还太早了,肩能扛,腿能跑,我在家会闲不住的,能干活我就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