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一年丢失15万枚BRT车票 BRT将提高刷卡率减少车票使用量

2018-04-25 07:36:04雷妤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西晨报讯(记者雷妤)小小的蓝色圆形单程票,是BRT的“通行证”,有了这枚“小蓝”,就可去往BRT线路任意站点。它无疑是e通卡之外,最受市民欢迎的购票方式之一。

然而,因市民经常丢失、收藏这些车票,每年都有大量BRT车票流失。记者昨日从厦门BRT场站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BRT流通车票达22万枚左右,2017年流失车票达16万枚,前年更多,流失约22万枚。

本报也提醒市民,购买BRT车票的钱仅是票款,不包含车票的成本,切不可为一己之私带走车票,将国有资产占为己有。

  现象

有人无意丢弃有人有意收藏

这枚蓝色车票为塑料材质,票上印有“国有资产出站回收”字样。毫无疑问,使用它的本意不仅为了便捷,还为了节省资源。进站时,市民拿它在闸机上感应一下,闸机门将自动开启;出站时,投掷到闸机回收口即可,车票可以无限循环使用。

为何车票的流失量会这么高?票务员小李告诉记者,部分流失的车票被收藏了,“我遇到好几次一次性购买十多枚车票的乘客。我以为是一家人出来玩,多问一句才知道,他们打算收藏车票,为厦门之行留点纪念”。

还有的乘客因不知如何使用车票,造成车票流失。车票从哪个站点购买,就只能在该站使用,可有的乘客一次性购买两枚车票,回来时发现无法使用,就懒得退票了;有的乘客出站时,紧跟前面的乘客并闸出站,人出来了,车票却没有投入闸机内。工作人员经常在BRT站点的地板上、进出站闸机旁、垃圾桶内,看到被乘客丢弃的车票。

就是因为这些有意、无意的举动,去年一年流失的BRT车票达16万枚。

分析

最多一天流失1016枚车票

“流失的车票数量与客流量成正比。”厦门BRT场站票务中心主任黄巧茹介绍,在第一码头站、厦门火车站、厦门北站这些客流量较大的站点,流失的车票也较多。去年BRT票价上调,客流量下降了33.5%,车票流失量就比前年下降55.76%。

按照业内计算方法,流失率等于流失量除以发售数,以此计算,目前车票每天发售数在8万左右,2017年车票流失率约为千分之五,即1000枚车票有5枚流失。记者了解到,去年流失量最高的一天是2月18日,当日流失1016枚车票。经工作人员长期统计发现,每年春运、寒暑假期间车票流失量较大。

随着去年年底地铁开通,BRT日均客流量下降至28万人次左右。今年1月至3月期间,车票分别流失8600多枚、7700多枚、8400多枚,往年同期至少每月流失1万枚以上。

“大家可能觉得一枚车票不算什么,可它的成本其实比车费本身还高。”黄巧茹说,BRT最便宜的票价为1元,可购置一枚车票成本就要1.35元,价格两年招标一次。BRT刚开通时,一枚车票成本甚至在3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去年流失的车票损失达21.6万元。黄巧茹介绍,他们根据车票前一年的流失量确定新一年的采购量,今年计划总共采购20万枚车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购置一次。

困境

设置回收箱效果不明显

其实,单程票大量流失,不仅是厦门BRT遇到的难题,全国许多城市轨道系统也都有类似的“通病”。为解决这一难题,厦门BRT在全线49个站点设置了43个回收箱,试图回收这些遗漏的车票。

“可真正回收的量却很少。”黄巧茹说,因为回收箱设置在票亭外,几乎没有人主动投掷。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回收量少与回收箱摆放位置不明显有一定关系,许多市民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回收设备。有市民建议,回收箱应摆在闸机口,这样一出站就能看见。

此外,在去年4月和8月,厦门BRT曾向市民发出征集令,回收市民家中闲置的车票。然而,两次活动仅回收了800多枚车票。黄巧茹说,那次活动大部分都靠亲朋好友之间发动回收,所以效果比较不明显。

出路

采取多措施提高刷卡率

“我们一直在提高刷卡率,减少人工购票,真正地把票务员从票亭解放出来。”记者了解到,去年开始BRT全线更换了新闸机,支持市民卡使用。市民只要打开电子市民卡,就可以刷二维码进站。不过,目前使用这一项功能的市民不多。此外,在BRT14个站点也新增了自助售票机,既售卖e通卡,也售卖车票。

黄巧茹说,目前厦门BRT的刷卡率在70%左右,购票率在20%左右。10年前,BRT刚开通时,刷卡率大约只有50%。接下来,BRT可能会开通微信支付功能,方便市民买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