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湖里兴隆社区: 共建两岸同胞温馨家园

2018-04-24 15:22:08  作者: 廖丽萍 田圆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探索共建往来新模式

成立于1998年的兴隆社区是厦门岛内台商台胞居住、创业的聚集地,总面积1.3平方公里的社区,目前居住有台胞300多人,台企20多家。

过去,如何让台胞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治理曾是困扰兴隆社区的一个难题。

“住在社区的台胞很多,但真正‘走出来’的却很少。”兴隆社区主任吴育娟说。她至今仍记得十几年前一次卫生教育入户宣传的情景,“入户走访到了台胞刘阿姨家,她只开了个门缝,听我们说明来意,对社区卫生环境提了意见便关上了门”。

面对台胞的“门难进”,参与度低,社区凝聚力差的问题,吴育娟和社区党委书记张丽华决心改变这一状况。2013年底,社区聘任在厦门生活了10余年的台胞熊麒担任社区主任助理。

2014年4月,张丽华带队赴台,兴隆社区与台湾同名社区建立共建关系,成为亲密友好的海峡两岸“姊妹社区”,由此开启了两地共建往来的两岸社区合作新模式。

吴育娟告诉记者,在为期半个月的驻点交流过程中,他们直接参与到了包括台中市兴隆社区在内的几个台湾社区的日常工作。

这次经历让吴育娟收获颇丰,她发现,在台湾的社区,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都会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台湾社区的服务总是从居民需求出发,并且把参与的主动权留给居民,社区搭台,让居民唱戏。

2014年10月,社区成立了兴隆社区发展理事会,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在两岸基层频繁交流往来中,兴隆社区并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来,首创“五个一”工作模式。此外,多年来通过海峡论坛等平台,社区迎来了许多台湾嘉宾的来访交流,共计16次近500人。

台胞主动参与社区共治

2015年,以熊麒名字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正式成立,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平台;在社区发展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中,台胞理事占比34.8%,发展理事会成了社区治理的“智囊团”。

“发挥理事会的作用,让居民自主决定、自我管理,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吴育娟说。例如,由片区自治理事会提出对大唐世家五期、六期小区公园进行改造,居民们积极响应,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及建议,有些居民甚至自发认捐认养,为小区公园捐赠了亭子、摇椅、绿植等。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爱心妈妈手工作坊、关爱互助队、守望相助巡逻队、店家同盟会、社区同乐艺术团、银发加油站等10余个社团组织为社区居民参与治理搭建了平台,推动了同胞融合,也为社区注入了活力。

每周四的上午10点,台胞王和美都会准时出现在社区居委会一楼的“兴隆之家”活动室。心灵手巧的她将社区的妈妈们召集起来,成立了“爱心妈妈手工作坊”,在闲暇时候一起制作手工作品,并把DIY的手工作品进行义卖,将所得资金捐赠给社区慈善驿站帮助贫困居民。

事实上,社区推动同胞融合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更广的范围。“社区发展理事会的成员并不限制于社区内,只要是热心、有能力的人,我们都欢迎。”吴育娟说。

来自台湾云林县的林启源是一位音乐爱好者,如今,他把这份对音乐的热爱带到了兴隆社区。“学唱歌的大人变可爱,学唱歌的老人人见人爱。”在林启源看来,社区居民们在练习唱歌的同时也能释放压力,找到唱歌的趣味与快乐。

并非兴隆社区居民的林启源,在朋友林坤岳的介绍下成为社区合唱班的老师。这样的志愿服务,他一干就是好几年。

“林坤岳博士作为社区居民,经常在社区办义诊,社区同胞融合的氛围很感染我。”林启源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台胞走出家门,参与到社区共治的大家庭中。丰富多彩的社团、公益活动,成功激发了台胞居民参与热情,使台胞与本地居民从“陌邻”变为“友邻”,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融。

1  2  3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