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江平正在后厨检查。 厦门网讯(文/记者林施赟图/记者何炳进)在厦门市食安监管工作领域,同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同所创造过不少“全市第一”:全市第一家持证小作坊在大同所诞生;全市第一场小作坊现场观摩会在同安举行;大同所辖内47家学校食堂在全市率先实现“双百”:100%对接我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统、采购猪肉100%获得上市凭证…… 这些“第一”的背后,离不开叶江平忙碌的身影。这位坚守在基层一线的食安卫士,从食品安全的行政服务,到执法检查、监督指导,样样纯熟精通,而面对工作中的监管难题,他更是事事上心,勇于攻坚,被同事称为“全能卫士”。 改造“游击队” 引导小作坊华丽转身拿下全市首张“核准证” 2015年,根据全省有关食品小作坊产业提升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小作坊必须“持核准证上岗”。刚刚到大同所上任的叶江平就碰上了难题:同安的无证小作坊众多,卫生条件不佳,连享誉四方的“千层糕”也是由归侨在自己家中生产制作的,这么多的小作坊能否按要求取得“核准证”? 为推进小作坊产业改造提升,叶江平周全谋划着,他先从基础工作寻求突破,认真细致地替作坊主们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备好进货、销售等记录本,设置公告栏,将营业制度、健康证等统一公示。一切准备就绪,作坊主们却仍然顾虑重重,被动观望。 “大部分作坊主年龄大,受传统生产经营观念影响,一开始都不愿意改造,”叶江平说。为了做通工作,叶江平领着几名同事,对几十家小作坊挨家挨户宣讲法律法规和产业提升发展构想。同时,叶江平还兼职“室内设计师”,为每家小作坊进行空间规划,分割出更衣室、食品区及生活区。这份诚心、贴心得到了一些作坊主的认可。 三个月后,辖区第一家生产小作坊终于改造完成,同安区拿下全市第一张《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核准证》,实现了零的突破。 改造后,第一位作坊主感受颇深:由于食品生产更安全、质量更可靠,赢得了更多客人的青睐,生意更红火了。其他作坊主闻讯后,纷纷动了起来。截至2017年底,大同所辖内41家小作坊全都办理相关证件,有9家还因改造突出被列为全市示范点,示范点数量为全市各基层所之最,而叶江平的工作经验也在全市首场小作坊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了介绍和推广。 |
相关阅读:
- [ 02-14]探访庄温嘉手工制灯作坊:三代制灯人的坚守 跨越百年有余
- [ 02-07]执法人员冲击无证黑作坊 近万斤黑酒被查获
- [ 01-17]16家获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获补助奖励 每家一万元
- [ 01-03]翔安内厝镇一废弃作坊半夜起火 消防官兵及时将其扑灭
- [ 12-14]厦门开展小作坊示范创建工作 小作坊改造告别脏乱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