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专家和记者在大嶝街道干部带领下走访田墘社区。(记者 王协云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曾嫣艳 王玉婷 袁舒琪 实习生 黄蒂 通讯员 林瑞声 余庆东)穿梭在交错纵横的小巷中,抚摸着一块块承载着历史的红砖,有人说,它有故事;有人说,那是文化;有人说,值得挖掘。前日上午,厦门日报社与大嶝希元书院正式开展共建合作,共同推进大嶝田墘社区乡村文化振兴,开展精准帮扶常态化共建合作。活动当天,厦门日报社特意请来大嶝街道干部、市区两级规划专家、跑口和驻区记者组成“智囊团”,实地走访田墘社区,并在希元书院举办了一场关于如何以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沙龙。“智囊团”成员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分享感受、提出建议,从不同侧面为田墘、为大嶝的规划建设出谋划策。 60年前的田墘,曾经炮火纷飞;如今,两岸创新商贸、民宿产业开始在这片土地滋长、蔓延,一幅伴着书香、载着红色文化的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访 变化让人惊讶 故事令人回味 在大嶝街道办副主任叶永友的带领下,由市规划委城市设计处处长陈琦,市规划委翔安分局副局长袁浩志,市规划委城市设计处主任科员赵静,市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陈嫣,厦门日报社跑口和驻区记者等组成的“智囊团”,踏进了富有年代感的田墘红砖古厝聚落,穿梭在阡陌纵横的巷弄里。 走进一家名为“罗望·红厢”的特色民宿,红砖外墙上保留着传统的壁画,跨进木质大门,里面是一派“修旧如旧”的气息——屋顶的横梁,脚下的古砖,都是将原先的物件修缮复原,每个角落都展现着闽南渔村质朴的美。民宿老板透露,每逢节假日、周末,这里的房间全被订满。“不到半年,这里的变化很大,外面是普通的红砖厝,内部却大胆采用玻璃幕墙设计。”陈琦说,去年底进行全市历史建筑的风貌保护鉴定工作时,他就来这里考察过,那时,这里的民宿还没什么起色。 “在田墘,红砖古厝建筑的大面积修缮工作已经开始,但要让有百年历史的古厝重放光彩,不仅要唤醒古厝的外表,还要唤醒它背后的故事。”叶永友说,作为大嶝台贸特色小镇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红砖厝民宿产业集群已被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历史故事也被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 在“罗望·红厢”民宿附近,“智囊团”发现一座燕脊古厝挂着一块“姑婆祖文化传播公司”的牌子。在不远处的姑婆祖文化研究馆里,创办者郑阿萍一边沏茶,一边讲述姑婆祖郑万娘的历史,也道出了自己的创业故事。“我是土生土长的田墘人,在外工作十几年,每每回到家乡,看到郑氏家庙,还有那一座座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牵挂的红砖古厝,心中总是感慨万千。”她说,最终自己下定了决心,返乡创办一家文化产业运营机构,传播田墘姑婆祖孝道文化及厦金历史民俗等。 翻看着姑婆祖文化研究馆中的书籍,陈琦点点头,“不断挖掘地方文化,有的放矢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加文化丰富性,能使田墘的乡村振兴、有机更新根基更稳。” |
相关阅读:
- [ 04-23]翔安区马巷镇桐梓社区从“垃圾村”向“生态文明村”蜕变
- [ 04-23]翔安税企精准服务:沙龙面对面 开启“上市直通车”
- [ 04-23]翔安创新闲置农宅利用模式:农村闲宅腾办文创旅游
- [ 04-23]第二届翔安缤纷购落幕:比增六成 商圈劲收4.5亿
- [ 04-22]翔安区应急救护师资服务队开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