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厦门自贸片区行政服务中心。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高金环 通讯员 许建民 张夏琳图/陈立新)挂牌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自主创新,滚动推出改革任务234项,圆满完成各项改革试验任务,达成或超过预期目标,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
先行先试
全国首创49项创新举措复制推广256项
构建对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体系,是厦门自贸片区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厦门自贸片区扎实推进各项试验任务,在试验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同时,厦门自贸片区及时总结,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成功探索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改革试点,在投资、贸易、金融、两岸交流合作、法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
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累计实施了234项试验任务,集成推出343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的有49项),向全市、全关区复制推广创新举措256项。其中,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被商务部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充分彰显“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
深化交流
台企尝鲜新领域550多名台籍医师获批行医
4月10日,厦门市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围绕为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台胞提供厦门居民同等待遇,促进台资企业在厦门更好更快发展,提出60条具体举措。
实际上,在过去的三年中,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方面,厦门自贸片区已推出一系列对台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凸显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新颁布的60条具体举措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三年来,海峡两岸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首家台资旅行社雄狮(福建)国际旅行社、首家台商独资海员外派机构厦门台塑兴公司、首家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台湾独资机构沛亚人力、首家台湾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台湾大陆通商专业事务所落户厦门自贸片区。率先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清算总量约占大陆近1/10。
在厦门自贸片区,部分职业的“大门”向台湾同胞敞开。厦门率先全国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出台了台湾青年创业者作为个体户且无需备案进驻基地等专门政策措施,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已注册21户台湾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已为550多名台籍医师办理在厦短期行医注册审批服务。此外,57名台湾地区自然人已取得大陆导游资格;厦门航空首次招聘60名台湾空乘人员。
优化环境
新增企业3.49万家 税收贡献率提升20%
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了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企业纷至沓来。
而今,在改革开放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这块试验田已“郁郁葱葱”,生机满满。
从挂牌起至今年3月,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3.49万家,注册资本近5559.58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59家,注册资本987.26亿元(含台资企业1113家、注册资本189.0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30.03亿元。
截至目前,厦门自贸片区实有企业41279家,注册资本6741.4亿元,位居全省三个片区首位。其中,贸易类企业占实有企业总数近五成,金融类金融企业注册资本占实有企业注册资本近五成,总体呈现“贸易类企业数量增长快,金融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大”的特点。
“新鲜血液”的注入,让厦门片区充满活力,去年的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厦门自贸片区地区生产总值589.59亿元,比增11.9%;进出口贸易总额1598亿元,比增20.7%;税收总收入91.93亿元,比增16.3%。其中,存量企业税收贡献率高达73.9%,新增企业税收贡献率从2015年的6.2%升至26.1%,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显著增强。
“我们将牢记使命,努力当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厦门自贸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厦门自贸片区将继续对照国际先进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防控风险为底线,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