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7日(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 通讯员 余雪燕 韩超)“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厦门市农村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同安区更是肩负重担。
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去年,同安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增速,与此同时,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民生短板全面补齐、农村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的历史时期,同安区在深入学习实施乡村发展振兴战略,分析该区“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生成2018年—2020年同安区乡村振兴项目174项,计划总投资84亿元。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党建富民强村”等六个关键点,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农村合作社带动,依托特色乡村游带动等,同安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开创富美同安乡村振兴新局面。
推动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新动能
在同安区五显镇三秀山脚下的三秀山村东侧,春日的暖阳照进厦门市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50多亩的智能温室大棚里,各种蔬菜郁郁葱葱。在鑫美园内,巨大的番茄树爬满廊架,泰国枸杞叶、紫色香菜等整整齐齐栽种在墙面上,罕见的太空葫芦瓜、苦苣、蛋茄、多彩甜椒等以独特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赏。
厦门市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义福介绍,目前合作社年产各种蔬菜2500吨,年产值达610万元,不仅带动周边101户农民转产增收,还为近4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
而作为集现代农业种植、都市休闲农业、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省级示范社,鑫美园积极响应同安区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观光农业。
“现在我们已经打造了现代农业科技馆、生态体验馆、多肉展示馆等,自去年开馆以来,已吸引了约10万人次游客。”李义福说,接下来合作社还要发展城市菜园、中草药文化传承、三秀山村旧民居改造、农耕文化体验、“大健康”养生等项目,把农业做出“花”来。
要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首先在于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近年来,同安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去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占全市的44.12%。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同安区积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升级,打造现代农业新引擎。今年,同安区将集中力量抓好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开发农业项目多种功能,着力打造百利现代农业科技园、禾沣农业文旅生态园、鑫美园现代休闲农业项目等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天岩山生态蔬菜、绿帝桂圆深加工等特色项目,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示范和引领都市现代农业升级换代。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推动古龙“中央厨房”、双桥淀粉糖等新增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建设5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商品化处理中心,引导和扶持本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到2020年,力争农产品食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20亿元。
同安区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到2020年,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突破13亿元。
打造美丽乡村 形成旅游生态链
四月的同安西源溪流水潺潺,溪水清澈见底,岸畔数公里长的生态苗木植草形成了一个贯通同安汀溪小城镇的带状公园,漫步其中,空气清新,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
对当地人来说,西源溪的“新貌”弥足珍贵——由于长期缺乏管理养护,西源溪曾一度是一条生态环境恶劣、时常堵塞的问题河。2015年10月,厦门对岛外溪流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西源溪成为首批接受生态措施改造的溪流。经过两年多的整治提升,西源溪的面貌发生了巨变,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水系目标,而周边乡村也因此受益——溪畔,以三角梅种植闻名的古坑村花团锦簇,当地人正在盘算如何凭借生态资本更好地发展。
古坑村党总支副书记叶开生说,现在古坑村正以三角梅合作社为导向,鼓励、扶持村民在自家兴办农家乐和民宿,整合现有旅游点,形成全村乡村旅游生态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同安正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通过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同安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并加快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纳管和分散式处理设施,力争年内实现518个自然村的分散式项目完成率98%、187个自然村的集中纳管项目完成率100%,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同安区着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好农村发展基础,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此前,同安区已经分批次共安装9万余盏壁挂式路灯,实现照明基本覆盖,接下来,同安将加快实现通村主干道全面“亮灯”,并分批推进立杆式路灯建设,抓紧完成104个行政村9万多盏壁挂式路灯安装,推动农村道路照明“全覆盖”。在农村交通建设方面,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今年同安将着力提升农村道路通行能力,新改建农村道路5条15.3公里、桥梁6座,建成通村道路10公里、农村道路安保设施30公里,拓宽一批通往乡村旅游点的山区道路。此外,还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推动自来水进村入户,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网络全覆盖等。
促进农民增收 提升农民获得感
13日,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几辆旅游大巴陆续驶入同安区汀溪镇顶村村,而这个位于厦泉交界处的深山小村庄,早已习惯了拥抱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
“周一到周五来的大部分是周边地区来进行培训拓展的企业团队,周末我们接待的则多是自助游的游客。”同安顶村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马贤辉介绍,临近周末,合作社里的民宿许多已被提前预订了。
四合院客房、树屋茶室、民宿客房、茭白公园体验区……古朴与新创的元素在顶村村内并存,高空滑索、阶梯桥、奶瓶喂鱼、丛林抓鸡等丰富项目则为游客提供了有趣的消遣。
在顶村村,全村所有的民宿都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村民按入股房间数参与分红。看到村里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原本在厦门岛内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马贤辉辞去了工作,回到村里,不仅负责合作社的管理,自己家里也做起了民宿。
“现在,我每个月有近万元的工资,加上民宿分红,每个月能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比原来收入多了一倍不止。”马贤辉说,以前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看到村里发展的好前景,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回乡,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了。
“最重要的是,能够群策群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我们很有成就感!”马贤辉说。据悉,顶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7600元增长到2017年的38273元,5年间增加了近5倍,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富民强村。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发力点。2017年,同安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增速,农民收入持续提升。新的一年,同安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让农民真正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受益者。
今年同安区将加快推进42个产业增收项目,积极探索“公司+股份合作社+农民”等合作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就地增加劳动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并按照“五个一批”要求,继续谋划和生成一批新的产业项目,分批分期滚动实施,确保农民转产增收持续开展。此外,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生产技能、服务技能和市场经济等专题培训,推动就业促增收。
同时,同安区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