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远在他的基地里 辗转反侧为一句话 重拾丢了二十多年的书 “你们的水果玉米特点是什么?”“很好吃,呃,很好吃。”2008年,合作社将水果玉米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为了扩大知名度,合作社在明发商业广场租了帐篷,将玉米免费给市民试吃。好不容易有市民来,他们问玉米怎么样,郭永远等人就只会说“很好吃。” 推广产品,有口难言。当天晚上回到家里11点多的郭永远,第一次有了知识恐慌。“之前找了广告公司,人家也说,产品的特点只有我们才知道。一丝的希望瞬间破灭。”他召集了几个菜农,也想不出好点子。 那一夜,郭永远辗转反侧。他想起以前参加农业知识培训时带回来的一本书——《市场营销学》。176页,郭永远翻了一夜,翻到眼睛睁不开了,也不敢睡。“因为第二天,还要面对市民。”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郭永远总结出了水果玉米的特点,“甜、脆、无渣,比水果还甜,比水果还好吃。” 天一亮,郭永远让人用毛笔写了横幅,拿到现场挂了起来。那一天,效果就很好。 经历了这一次,只读到初中、告别了学校二十多年的郭永远明白,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知识储备十分重要。当年,郭永远就报名了大专函授班。市场销售、广告经营、财务管理、售后服务等,郭永远什么都学。 现在,郭永远给自己排了学习计划,每周一、三、五晚上,他都要抽2个小时学习,雷打不动。“现在都会强迫自己学。要是以前有这个读书的劲,也许就是博士啦。”郭永远开起了玩笑。 要富一起富 社员多达160户 同村的村民陈友情,从协会到合作社,一直跟着郭永远做。之前,陈友情自己也种蔬菜。价格受市场影响,好的时候,一年赚个3万左右,差的时候,连伙食费都难以保证。现在通过合作社,价格稳定,收入有了保障,每年都有10万左右的稳定收入。此外,蔬菜种植的技术也有了保障。 2005年底,村民发现田里的玉米叶子出现斑点,刚长出来的果子蔫了。这种病害本地很少见,协会的技术人员也束手无策。“700多亩的玉米,不能看着它废了。”郭永远赶紧联系了农业专家。那天,村民把地里的玉米拔到现场让专家诊断。大班病的诊断结果一出,十天左右的时间,病情就得到了控制。 从2005年组织成立蔬菜协会到2007年成立专业合作社,不论是经济收入,还是种植技术,郭永远带着社员们一起走上了农业的致富路。现在合作社的主要产品有水果玉米、结球生菜、红紫苏等,业务发展到了省内外的几个城市,“三秀山”商标也成为了省著名商标。“合作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接下来,我们打算发展更多订单,开发更多品种,尝试跟其他公司合作,拓宽经营思路。”郭永远说。 “真亏了永远啊,要不是他有眼光,肯带着我们一起干,我们哪有现在这种旱涝保收的安逸呢!”陈友情对郭永远赞不绝口。而在郭永远的心里,“要富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富”的信念却不曾忘却。现在,合作社的社员多达160户,年销售额8000多万,社员的收入比非社员的收入高出了40%左右。 |
相关阅读:
- [ 02-22]妇联贷款壮规模:一个东北农家的五次“决定”
- [ 12-22]“村企共建”共同致富 翔安马塘村发展模式获赞
- [ 07-25]厦门白交祠村成立同安首家农村旅游股份合作社
- [ 05-23]2017年厦门市夏季创业项目推介会本周四举行
- [ 10-13]“鱼专家”带动乡亲们养鱼致富 鱼苗一眼知雌雄
- [ 07-23]新西兰生活:买房租房特贵 生娃可致富
- [ 07-28]欧林雅竹纤维毛巾亮相《致富经》
- [ 04-13]致富之路原来就在优客龙进口便利店身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