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集美区省级文明单位风采展——集美区委政法委篇> 单位亮点 > 正文

集美区司法局大力打造社区矫正新型工作平台

2018-04-09 15:25:28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增强社区矫正“服务精度”

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

在宣告室里,对新入矫人员开展入矫宣告。

社区矫正中心力争打造成为服刑人员“起航的港湾,回归的驿站”。

今年1月31日上午,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芬兰司法部长团一行的9名客人。

在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的陪同下,芬兰司法部部长安蒂·海凯宁一行实地参观了中心教育展示厅和功能区,观看了社区矫正工作汇报短片,并详细了解中心信息化指挥平台的建设情况。

安蒂·海凯宁对此次交流感到高兴和满意,他称赞道:“这是一次富有成果、富有成效的交流。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运用了非常高端、非常完美的管理手段,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非常有效的管控,值得学习和借鉴。”

社区矫正,对大多数人来说非常陌生。它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教育和改造。社区矫正工作,对于大众而言,更是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为何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誉?3月28日上午,在集美区司法局副调研员刘宗镇的带领下,本报记者来到这里,一探社区矫正工作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日常。

以服务为宗旨

构筑“回归港湾”

目前,集美区全区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006人,解除矫正1656人。社区服刑人员稳控率达100%,多年来实现“零漏管、零脱管”目标。

近日,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接收了一名拥有香港居民身份及英国国籍的社区服刑人员阿伟(化名),这是集美区接收的第一例双重身份外籍社区服刑人员。由于阿伟只会粤语和英语,中心特指派英语专业八级的司法助理员小吴为其办理登记接收手续。在入矫谈话时,阿伟反映,他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及在内地的唯一一张银行卡丢失了,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中心工作人员陪同阿伟到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取得其身份认证材料,并前往银行解冻银行卡。“谢谢你们帮我解决了麻烦事!”看到问题解决了,阿伟由衷地表示感谢。

这是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坚持人文关怀感化、着眼精细管理的缩影。

在办公楼区域,记者看到,在室内、楼梯、过道的墙上,中心都悬挂了不少从古至今关于法治、善行的格言警句。

创新社会治理,推进良法善治,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为了进一步做好社矫教育工作,集美区注重“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将社区矫正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服刑人员从内心深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真正把“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中心工作人员注重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人格塑造,旨在严格依法矫正的基础上,通过道德教育、感化矫正,让社区服刑人员看到世间的美好,体会社会的温暖,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发自内心悔过自新,从而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重在服务帮扶,突出社会共管。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确定“4+X+1”矫正小组,以“4”为骨干,以“X+1”为延伸和补充。联合区公安、法院、检察院制定联动机制,做到“三个及时”:及时提交调查评估报告;及时向检察机关转递有关法律文书;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入矫、解矫人员信息。

重在人文关怀,突出回归转化。启发亲人友人以真情感化“迷途的心灵”,广泛发动多方力量,对生活有困难、身体有残疾、就业有问题、家庭有变故的社区服刑人员,共同做好帮扶感化和转化工作。先后建立3个安置帮教基地,解决十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问题;中心还帮助重度传染病患者阿明(化名)申请一次性困难救助6000元;主动为身患重性精神分裂症的单亲未成年人阿才(化名)母亲申请办理最低社会保障。

在教育展示厅,工作人员对“新人”进行法治、思想道德和形势政策教育。

以情感为纽带 搭建“心灵家园”

心理矫治是集美区社区矫正的一项特色工作。通过创新,集美区司法局在全省范围内率先通过政府购买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和心理矫治服务;率先与厦门市曙光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开发全国首个再犯罪风险与心理评估系统,建立了“打开心墙”心理矫治品牌;率先组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小组,有效解决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问题。

为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和教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克服心理障碍,重拾生活信心,中心在办公楼二楼设置了心理宣泄室、心理沙盘室、催眠治疗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心理功能室。凡是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都可以到这里接受免费的心理辅导。为了向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及时、高效的心理咨询服务,集美区司法局聘请了专业心理咨询师进驻中心,保证心理矫治工作顺利开展。

在催眠治疗室内,记者看到,社区服刑人员阿贵(化名)全身放松,手上夹着连接设备的夹子,躺在多功能音乐理疗椅上,二级心理咨询师刘琴正在为他进行心理疏导。

在理疗椅正前方,屏幕上显示着一棵干枯的菩提树,天空下着大雨,当测试者身心慢慢放松后,系统会自动感知其心理状态,慢慢地,屏幕上的景象开始幻化:大地草长莺飞,雨后阳光普照,菩提树枯木逢春,七色彩虹出现……刘琴告诉记者,利用“打开心墙”专业心理测评系统自动采集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评数据,根据专业测评结果,量身制定心理辅导方案以及监控管理与教育矫正方案,使个人在认识模糊、情绪不安的情况下,心理状态趋于良好安稳。

近两年来,中心每年组织心理测验,排查心理问题约400人次,约100名冲动易激惹、偏执性强、认知偏差、掩饰性高的社区服刑人员得到有效的心理矫治。组织具有专业心理学背景的“爱恩·述剧团”成员运用多种表演方式呈现社区服刑人员的故事,引导他们对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和人性道德问题,进一步分清良莠是非,促使其产生共鸣,感悟人生。

此外,集美区司法局还搭建“德善进课堂、德善进社区、德善进家庭”平台,常讲《自控力》《幸福家庭》《有礼人生精彩》等内容,常组织“守护蔚蓝”“德感老人”“美家园”“情满爱欣敬老院”等活动,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情回馈社会、反哺社会。 2016年9月,“莫兰蒂”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辖区100名社区服刑人员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投身到灾后重建工作,成为抗台救灾的一道特殊风景线。

“起航的港湾,回归的驿站。”中心工作人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识到,亲情、友情和信任等积极性情感会给社区服刑人员带来积极乐观、身心健康的知足感。为此,他们在见面谈话、上门了解和走访调查等过程中,启发亲人友人共同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扶感化和转化工作,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以数据为链条 打造“智慧大脑”

 

干警对新入矫人员进行队列训练。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集美区司法局通过借力现代科技信息手段,结合集美区的实际工作“量体裁衣”,打造社区矫正高效监管平台,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社区矫正平台集监督、管理、指挥、调度为一体,各类信息数据纵向与省、市社区矫正平台和各司法所对接,上下做到无缝链接,延伸社区矫正“服务长度”。该平台还与集美区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网格化平台、视综平台、可视化决策平台)对接,形成社区矫正专属模块,实现区级、街镇、社区三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拓展社区矫正“服务宽度”。

与此同时,中心还充分利用集美区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及时反馈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可视化决策系统,实时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变化、轨迹定位、犯罪类别等数据进行科学分析;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就近安排社区服刑人员到视频监控点报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社区矫正的“服务精度”。

在监管指挥室,经工作人员演示,记者看到,通过社区服刑人员的手环定位信息结合三维实景地图,从居住点分布来看,集美区服刑人员主要分布在杏林、杏滨两块区域。通过区域监管、信息交互、决策分析等功能,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化、科学化、常态化、动态化的管理。

工作人员在电脑上随机点击一个头像,可以出现这名服刑人员的基本信息,在轨迹查询中,还可以将服刑人员定位轨迹与现有高清监控探头相结合,进行人脸识别,从而提高社区矫正监管的精确性。

在催眠治疗室里,心理咨询师在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

【亮点】

集美社区矫正中心

“五位一体”的社区矫正新型平台

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是集接收、监管、教育、帮扶、应急处置“五位一体”的社区矫正新型平台,中心设刑罚执行、监督管理、应急指挥、集中教育、心理矫治和服务帮扶六大功能区,现有建筑面积324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县(区)级社区矫正中心。

走进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就可以看到楼上“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八个字。这八个字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将法和德相结合。

据介绍,中心分为主体办公区和教育展示厅两个区域,主体办公区含行政管理区和矫正监管教育区,是全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指挥中枢。教育展示厅既是展示区域,也是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功能区。目前,中心刚完成教育展示厅一期工程。

当天,正逢中心为集美区新入矫的26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入矫第一课”教育。

“你在社区矫正期间的活动范围是厦门,不能随意离开,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提交书面请假……”记者看到,在办公区一楼报到登记室,中心工作人员小周有条不紊地对“新人”办理个人信息采集、登记造册和录入法律文书等一系列接收手续,之后,小周还叮嘱“新人”记得佩戴电子腕带,并办理手机定位,以便于服刑期间的定位监管和教育学习。

在宣告室里,新入矫人员开展集中入矫宣告,工作人员核对了入矫人员的身份信息,然后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服刑人员入矫须知》等法律文书,并对《社区服刑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进行详细解读。

据刘宗镇介绍,入矫宣告仪式,是社区服刑人员入矫的“第一关”。通过富有仪式感的宣告,树立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强化了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增强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自觉性,对他们顺利入矫,自觉服刑,遵守社区矫正各项规定具有重要作用。

心理矫治

是中心一大特色

集美区每月平均新接收服刑人员30人左右。社区矫正中心针对新入矫的人员进行时间不少于20小时的教育,包括集中宣告、队列训练、社区矫正相关规定讲解,以及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感化等。另外,每个社区服刑人员每个月还必须接受包括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不少于8个小时的教育。

“近年来,集美区司法局坚持人文关怀感化、着眼于精细管理、勇于创新实践,在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上积极探索,尤其是在心理矫治创新中,利用‘打开心墙’专业心理测评系统,为社区服刑人员量身定制心理辅导方案及监控管理与教育矫正方案,被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领导称赞为社区矫正的‘厦门模式’。”据集美区司法局局长王在军介绍,如今,集美区社区矫正中心正逐步发展成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心灵慰藉与社会感化、专业引领与社会共治深度整合的平台,为“美丽厦门,人文集美”服务。

文/本报记者 江海苹

通讯员 吴晨媛

图/本报记者 黄晓珍

(来源:厦门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