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年社会服务中心开始为病患及其家属提供精神慰藉服务 医疗机构人士呼吁尽快出台临终关怀行业标准 ▲义工轻轻握住老人的手。 义工前往养老院陪伴老人。 义工为老人带来欢笑。 厦门日报讯 (文/记者罗子泓 实习生施璐璐 通讯员张舒姗供图/厦门市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服务中心)当生命渐行渐远至尽头,人们应当如何怀抱尊严、充满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临终关怀或许是重要的答案之一。 这是一个在厦门乃至福建地区,知晓率都不高的一个词语。临终关怀,让病人能在生命末期拥有家人、护理人员、医生、心理医生、社会志愿者等的陪伴和照料,并通过医疗、护理、心理支持等方式,适当减轻身体病痛和精神压力,完成心愿,不留遗憾,以较为平和的姿态与死亡达成“和解”。 据厦门市统计局数据,目前,厦门正处于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也正在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因此,如何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如何减轻临终病人的病痛、家庭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都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时,临终关怀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现状1:专业机构相对匮乏 目前,临终关怀暂未被纳入我国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中,因此,对于部分癌症晚期病人来说,在家休养,由亲人陪伴和照料才是较为节约成本且符合观念的方法。 “在厦门乃至福建地区,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的机构相对匮乏。”厦门市湖里区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运营总监郑华燕告诉记者,离开了专业医护人员的照料,病人家属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他们虽尽心尽力,却也时常面临“小事变麻烦”的尴尬。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外科护士长郭冬梅回忆道,曾有位癌症晚期老人选择回家休养,没想到换尿袋成了大问题。老人身材高大而且全身瘫痪,要安全地“搬”他下楼十分困难,就因这点事寻求120帮助,也不符合急救标准;此外,就算找到了能上门服务的人,尿袋这一医疗用品也不易购买。 据郭冬梅有关厦门地区临终关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厦门市各公立医院都未开设临终关怀病房,现有病区也未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而在港澳台地区,临终关怀模式已日趋成熟;大陆地区虽起步较晚,北京、上海等地已陆续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 现状2 :病患及家属需要疏导 不仅是专业医疗护理,在思想层面上,临终病人以及家属也承受着同样的压力。病房里,病人因疼痛而不断呻吟,病床前,家属束手无策。“有些家属走出病房后,会在走廊里大口喘气,他们受不了那样压抑的感觉。病人也会因为家属不在身边而情绪激动,无法安静下来。”郭冬梅说。 在厦门市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服务中心主任许珩看来,让每一个人接纳死亡,是件相对困难的事。“只有周遭发生,或者真正遇上了,人们才会学着去面对。”许珩说,对于诸多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来说,临终关怀工作不单是心理上的支持和慰藉,还是一种“生命教育”——让更多人了解死亡,学会面对死亡,人生路上除了担心和逃避,还应有直面和接纳。 |
相关阅读:
- [ 04-05]亿万富豪身后“住”200元公墓 低碳和节俭成为厦门殡葬新风尚
- [ 03-30]同安大力提倡生态殡葬 开通免费祭扫公交专线
- [ 03-24]厦门殡葬服务收费 上微信就能查询各项服务价格
- [ 01-29]同安区殡葬所昨日搬至新馆 可满足未来50年需求
- [ 01-28]同安区殡葬管理所新馆投用 可满足未来50年需求
- [ 06-01]看中殡葬业投资前景 厦门资本做起“墓”后生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