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
李菁 1973年3月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厦大史学博士,曾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二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特等奖、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厦门大学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文科组特等奖、“厦门大学最受欢迎女教师”和“2010至2013年度厦门市优秀教师”称号。
海西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 通讯员 李静 周佳颖)“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大段的铺排张扬,一字一句回忆过往,如叙家常。这是一篇祭文,更是一封家书,一份寄往黄泉永不会得到回音的追念。
这是唐代韩愈写下的字字泣血、流传千古的《祭十二郎文》。昨日11:53,厦门大学李菁副教授首次做客《百家讲坛》,讲述系列节目《清明思故人》第一集《祭文绝调》。
登央视讲述世间之情
世间之情种种,有“盼断黄泉路,重逢可有期”的无私亲情;有“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的刻骨爱情;更有一世相交,终生不负的真挚友情……《清明思故人》系列共四集,李菁老师将在4月5日-4月8日期间,根据诗词讲述韩愈和侄子十二郎、刘禹锡和柳宗元、潘岳和妻子容姬、袁枚和妹妹之间的感人故事。
电视上的李菁说起韩愈和侄儿十二郎间的感情,娓娓道来,很有文艺气息。她是继易中天、傅小凡之后,第三位登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厦大老师。
淡泊名利只潜心治学
电视下的李菁,谦虚地婉拒了采访。也许正如她此前跟人谈起的:“我喜欢站在讲台上引领学生进入古典文学的殿堂,不在乎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实际利益。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教书,就是终身做一名教师,一名有着自己教学个性的合格的教师。我现在还在努力积累的爬坡途中。”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5岁的李菁,是“土生土长”的厦大人,厦大中文系本硕连读,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其间又在厦大历史系攻读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隋唐五代文学和史学领域的研究。
2011年,人文学院面对全校师生开设了十门通识国学课程,李菁所开设的“品味《诗经》”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李菁开始编写这门课程的教材。除了开设“品味《诗经》”的本科生选修课外,李菁还与其他教师共同完成“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用故事引起学生共鸣
如何让语文课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李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倾向于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2014级管理学院本科生吴彦泽说,上李菁老师的课,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讲课很生动,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让他们感觉公共选修课也不是那么枯燥。也因此,李菁获得了“厦门大学最受欢迎女教师”称号。
李菁认为,青年学子最适合读豪放派诗人的作品,“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豪迈,即使失意也不失志。她用这种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良苦的方式,执着地履行着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