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沈华铃 通讯员 芫荽 阮雪芳 林文婧 文/图叶允平/制图)又是一年清明到。
清明,感伤和怀念的日子。一年中的这一天,放慢匆匆的脚步,追思逝者的过往,有太多的记忆和故事,让我们无法忘怀。
在这些逝者中,有这样一群人,逝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堕入黑暗者重见光明……
他们,是眼角膜捐献自愿者。捐出自己,这或许是生命落幕时最沉重也是最美丽的赠予。他们的无私奉献,让生命价值超越了世俗的衡量。每一个捐献者的故事,都闪耀着人性光辉。
点一支温暖的烛火,掬一捧感动的泪水,让我们一起,追思这些逝者的故事,体会生命的尊严,触摸人性的温度,分享他们留在人间的关爱和足以改变他人人生的感动。
捐助者的故事
退役军人
尽最后有用之力 让爱传递
张金良是一名退役军人,三明人。1985年10月,18岁的他应征入伍,成为南京军区一名战士,1989年退伍后一直在三明一家胶合板厂打工。
2013年10月,他被三明市第三医院确诊为直肠癌,后辗转治疗,病情时好时坏。2015年底,他的病情复发。2016年5月,得知自己患癌症晚期、将不久于人世的张金良,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与眼角膜。“遗体捐献,就是尽最后有用之力,让更多的医学难题得到破解,让更多生病的人找到希望,发挥生命的余热。”曾在部队时,张金良看过一条遗体捐献的报道,此后,这个念头就一直留在脑海里。“希望捐献的角膜能移植给需要的眼疾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在病床上,张金良说话有些吃力,他艰难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2016年8月15日晚,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工作人员接到宁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张金良离世的消息还是传来了。为了完成张金良传递光明的夙愿,厦门眼科中心眼库工作人员一刻也不敢耽误,即刻启程前往三明……
2016年8月16日上午,厦门眼科中心用张金良捐献的角膜为3名患者做了角膜移植手术,3名幸运的角膜盲患者因此重获光明,他们将替张金良重新看世界。
“80后”女子
抗癌9年 让一老一少重见光明
2015年7月12日中午,30岁癌症患者徐洪恋因长期受癌痛折磨无法握笔,丈夫王伟宗替她在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上签上名字并按下手印,夫妻俩最终决定,徐洪恋离开后将眼角膜捐献给渴望光明的人。
徐洪恋是泉州人,2006年,刚踏出大学校园的她被查出患有鼻咽癌晚期。2007年,徐洪恋和丈夫第一次提到器官捐献,之后的5年间,因为她身体都还可以,就没再提过。然而,2012年她病情复发,2015年5月她大出血,医院下发病危通知书,夫妻俩又重新想到器官捐献。
2015年7月14日凌晨1时10分,徐洪恋的心电图显示成一条直线,她在痛苦中安静地走了。她的左眼眼角膜在凌晨3时50分由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顺利摘除,圆了最后心愿的她,30岁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
次日11时至13时30分,徐洪恋的眼角膜在厦门眼科中心被成功移植到60岁的厦门王大爷和21岁泉州小林的眼睛上,这一老一少因为徐洪恋及家人的善举重获光明。“我走后也要捐献器官,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要让生命得到延续,让生命在有限的长度里尽可能活出宽度。”王伟宗和妻子曾这样约定。
在厦务工者
父母替他捐出厦门第100例眼角膜
2017年5月22日,在厦门务工的贵州人杨先生不幸遭遇车祸,当即被送往厦门市二院抢救,抢救无效,医生宣布脑死亡。
听到儿子车祸的信息,闻讯远道而来的父母瞬间崩溃。父母不想让儿子就这样默默地离开他们,5月31日,他们决定捐出儿子的器官、眼角膜,让儿子的生命延续,让儿子的眼睛能继续看世界。咨询了解了一番,他们拨通了厦门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表达了要捐献的意愿,登记了器官捐献表。
6月1日,医生宣布杨先生离世,年仅25岁。作为厦门市角膜接收单位,厦门眼科中心眼库立即派出经验丰富的取角膜医护团队前往厦门市二院。在病房里,厦门眼科中心的医生与杨爸杨妈办理了眼角膜捐献相关手续,随后,向杨先生的遗体鞠躬默哀。角膜取完后,工作人员为杨先生装了完整的义眼,再鞠躬后,便匆忙赶往厦门眼科中心为等待眼角膜的角膜盲患者送去光明。
来自漳州因角膜病变需要角膜移植的王先生,幸运用了杨先生捐献的眼角膜,手术非常成功。
据悉,杨先生是厦门市第100个角膜捐献者。
美女媒体人
生命的最后 愿为更多人带去光明
今年2月1日晚,龙岩一位“爱笑”、“爱喝奶茶”的25岁美女媒体人,在和肝癌病魔抗争3个多月后,不幸离世。在生命的最后,她将眼角膜留下,为更多人带去光明希望。
她叫郭静琳,今年仅25岁。去年11月,在一段高强度工作后,郭静琳的身体出了状况,经医院检查,竟然是肝癌。病魔无情,今年1月底,她的病情再次恶化。
2月1日晚,病床上的她,平静地走完了最后一程。按照她的遗愿,静琳的父亲含着泪,在器官捐献书上签下了名字,捐出静琳的角膜,“静子的眼睛很漂亮,希望受捐者能帮她多看看这个世界”。
随后,在龙岩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厦门眼科中心的谢医生完成了角膜采集手术。据悉,由于病情特殊,郭静琳的眼角膜无法实现移植,不过,可以用作角膜科研用途,将来为更多人带去光明希望。
18岁少女
她还活着 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2017年10月15日,读高三的18岁女孩曾雅琪在晋江平山中学校门前的斑马线上,遭遇车祸被越野车撞飞,送医院手术抢救后一直未能苏醒,仅靠呼吸机维持心跳。雅琪父母强忍悲痛,表示愿意在女儿去世后捐献出女儿的器官。“雅琪很善良,看到路边受伤的小猫小狗她都很心疼。如果孩子在天有灵,知道自己不在人世了还能帮助其他人,我想她一定也会同意的。”雅琪妈妈曾女士泣不成声。
10月22日,曾雅琪不幸离世,父母忍痛在器官捐献登记表签下名字,自愿献出女儿的眼角膜,帮助他人看见光明。当天下午,厦大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医师来到晋江,在对雅琪遗体鞠躬致敬后,厦门眼科中心的医护人员取下了她的眼角膜。而所取眼角膜,将至少帮助3名患者重见光明。
雅琪的父母坚信:女儿还活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张金良在《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厦门市遗体登记累计1103人
◎器官(组织)登记累计1186人
◎实现遗体捐献150例
◎眼角膜捐献117例
◎器官捐献36例(大器官104个)
截至2018年4月3日
受捐者的故事
拉个肚子 他的眼珠竟掉了
李少孟(化名),四十出头,贵州人。“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看到我妈手里捧着一颗眼珠子,说是我弟的。那时我年纪还小,看到一团黑黑的东西,心里有点害怕。我妈说是我弟拉肚子的时候掉下来的,当时我都吓哭了。”哥哥李少荣(化名)说。
后来,少孟连发高烧好几天,掉下来的黑眼珠也找不到了。因为家境窘困,三十多年过去了,少孟也没有到医院检查。
然而,祸不单行,2016年,少孟的右眼又感染了真菌,看东西也逐渐模糊。医生诊断,少孟右眼是真菌感染,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双眼都看不到的话,我弟这个小家庭估计就要毁了。”哥哥忧心忡忡。“多方打听后,我们了解到,厦门眼科中心在角膜移植手术方面很权威,我打了电话咨询,很快他们就回复我,现在有角膜材料。”2017年,哥哥带着少孟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从贵州到厦门。
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吴护平教授接诊了少孟。吴护平教授说,眼珠子掉了,实际就是临床医学上的角膜穿孔,在婴幼儿人群比较常见,少孟发高烧体质比较虚弱,加上他角膜营养不良,缺维生素AD,引发角膜软化症,进而造成角膜溃疡穿孔,也就是少荣说的掉眼珠子的情况。
3月17日上午,吴教授为少孟右眼做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手术很成功。考虑到少孟家境窘困,吴教授为他减免了部分手术费用,并为他申请了光明基金。
干燥剂入眼 4岁女童角膜被烧伤
妍妍(化名),来自江苏。4岁那年,有一天,她和哥哥在家里玩耍,哥哥看到茶叶袋里有一个白色的小纸包,好奇之下将纸包撕开。忽然间,白色粉末四处飞溅,溅到了妍妍左眼里,妍妍顿时大哭。
妍妍爸妈见状,慌忙抱着孩子前往最近的南京一家眼科医院诊治。医生说,妍妍的左眼已被干燥剂烧伤,建议要尽快做角膜移植手术,但南京没有角膜供体,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生建议,尽快转诊到有角膜供体的厦门眼科中心。
2015年6月,妍妍三人订了南京到厦门最快的航班,辗转来到厦门眼科中心。经过系列的术前检查,第二天,吴护平主任顺利为妍妍做了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妍妍的视力也恢复得很好。
妍妍年龄较小,术后拆线不能一次性全部拆完,一次只能拆一两条线。由于小孩年纪小、易害怕好动,小孩基本需要麻醉后才能做术后拆线。为了减轻妍妍爸妈的经济负担,王芬琴护士长在不打麻醉的情况下每回亲自为妍妍拆线。“太感谢厦门眼科中心,感谢跨国而来的角膜,感谢吴护平主任为妍妍做手术,也感谢芬琴护士长为妍妍拆线!”妍妍爸爸发自肺腑地说。
右眼没了 左眼险些也失明
来自贵州的安大叔,50多岁。“十几年前,我右眼感染发炎,当时眼睛又红又痛,在当地医院看了将近一年,也没见效。家里经济情况不好,当时就想,反正还有左眼可以用。”安大叔说,因为没有继续治疗,他的右眼看不到了。
然而,半年前,安大叔发现自己的左眼也出现了类似状况,眼睛又红又痛,视力也越来越模糊。这一次,安大叔一家都慌了,一刻也不敢耽误。“我们在贵州当地医院看了,医生说左眼是真菌感染,需要尽快做角膜移植手术。”
可是,医生说,角膜移植除了技术是硬性要求外,还需要有角膜供体。由于贵州没有角膜供体,安大叔一家在亲戚的推荐下,辗转来到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2017年初,在儿子的陪同下,安大叔带着这几年做生意攒下的微薄储蓄,还有跟亲戚朋友借的钱,从贵州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到厦门。安大叔挂了厦门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专科吴护平主任的号,左眼确诊为角膜真菌感染。当天,吴护平教授就为安大叔安排了住院,并于第二天为他左眼做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前我连走路都走不了,没想到术后第二天早上我就能自己走动,上洗手间了。”重新见到光明的安大叔心情很激动,“感谢吴教授高超的医术,眼睛又能看得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