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社会各界人士祭扫海沧革命烈士陵园。(郑伟明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岑 通讯员 熊东帆 林晓蕾)昨日上午,海沧区举行革命烈士陵园清明祭扫活动,社会各界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向长眠于此的英魂献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作为厦门国防教育规范化试点,海沧高度重视思想引领,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创新盘活平台载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深化军民互动融合,推动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发展,在全面普及中增强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国防教育的认同感,塑造民族性格特质的自信心,汇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
盘活平台载体推进爱国主义教育
“今天来到烈士陵园,看到浮雕上的故事,了解了烈士为解放厦门做出的贡献,他们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海沧中心小学一年级学生陈佳媛,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具象的概念。
“昨日,20个批次共1800多人前来祭扫,许多人到傍晚6点多才离去。”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一周有30多个批次的人们前来祭拜烈士。
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海沧,海沧革命烈士陵园损毁严重。在军民一心抗灾自救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海沧立刻启动烈士陵园修缮工作。修缮后重新开园以来,海沧革命烈士陵园成为海沧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共有两万余名市民前来祭拜。
此外,集图片、声影、实景为一体的海沧区国防教育馆,象征着军民共同抗御“莫兰蒂”台风精神的沧榕园,在霞阳等5个革命老区配套建设的基点村主题公园,少年军校,退伍老兵基地……如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如星星之火,在海沧已成燎原之势。
昨日上午,海沧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同步举行。海警三支队、莲塘别墅、青礁慈济宫、正顺宫成为海沧区新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海沧国防教育深入推进的崭新平台。
挖掘历史内涵凝聚不息精神动力
近年来,海沧区挖掘历史内涵,凝聚推动海沧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将强军思想与海沧风土人情相结合,编写全面展示海沧红色文化的书籍《红星照海沧》正是一次有益探索。该书由海沧区全面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编写,是海沧红色文化的集成,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红色地图”,展现了独特的“红色风景”。
在蓝色海湾广场旁,海沧海关钟楼的钟声是另一道风景。早在明代中后期,海沧就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商港月港的组成部分。如今,海沧海关鸣响钟声,激励海沧上下继承先民敢闯敢创、崇文尚武、文明自强、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
回溯历史,海沧这片土地培育出49名进士、104名举人,其中有大量武举人,还涌现出海丝文化先驱周起元、开台王颜思齐等历史人物。崇文尚武的文化传统延续至今,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得到重塑和升华。
今年1月,纪录片《海洋赤子――周起元》登上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全球首播,反响热烈。此前,海沧区策划投资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同样以生动的形式展现了弘扬历史文化内涵的高度自觉。
强化拥军优属
谱写军民鱼水深情
“找了11年,让家族惦记了几十年,终于找到您了。”海沧革命烈士陵园,龙岩人罗忠寿抹着眼泪,抚摸着墓碑上叔叔的名字“罗永良”。
这一刻,罗忠寿和家人感到心安的不仅是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的良好环境和管理,还有海沧区对革命烈士的尊重和缅怀。在海沧区委主要领导看来,“这些烈士中,半数的籍贯无从查证,但从今以后,海沧就是他们的故乡,海沧人民就是他们的亲人。”
走进海沧区全民国防教育馆,记者得知了另一则故事。由于条件受限,一些烈士没有留下影像,海沧区民政部门特地请来画家,历时两个多月的走访,通过家属和乡亲的记忆,为他们画下素描照。“我父亲牺牲前一张照片都没留下,现在政府不仅为他画了素描像,还做了英烈牌。” 84岁的烈属杨陈春轻抚着父亲的素描像,眼含泪花说道。
正是对革命烈士执着的尊重,有效增强了海沧群众全民国防教育的意识,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尤其是点燃了海沧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
在海沧东孚街道鼎美村,每逢家中来客,军属胡德跃都会拿出7本荣誉证书,这些都是去年入伍的儿子从部队托人带回的。“儿子从小在学校接受国防教育,当兵是他的梦想。”
链接
扫描二维码
参加爱国主义教育
随时随地参观海沧国防教育馆,感受海沧红色文化,网上祭英烈献花留言。日前,全民国防教育馆网上展馆正式上线,市民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全景式在线参观海沧国防教育馆,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而博大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