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基地进行模型实验。
辅导员邱火星在指导学生。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颜梅丽 戴舒静通讯员 蔡江沈 许美莹 图/许竞雄)近来,大嶝中心小学科技社团的学生又开始进入忙碌的训练阶段,备战今年的“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截至去年,学校已经连续五年作为厦门代表队成员参加该项国家级赛事。
从2007年开始,学校将科技教育列为特色教育,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目前,已有5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技特色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等荣誉称号。
成绩
科技元素“装饰”校园 5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大奖
昨日上午,走进大嶝中心小学,记者感受到浓浓的科技氛围,校园内有一处名为“扬帆”的船模训练基地,以及一处名为“腾飞”的航模训练基地,学生正在基地实验刚刚完成的模型。学校的楼梯、宣传栏等地方,也充满着科技的元素。
同时,在学校科技社团内,有一群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制作模型,有制作船模、空模,也有制作建筑模型的。许多现成的精美模型,均是由该校小学生亲手制作。整个社团活动空间又像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成果展示厅,从入口处到室内,摆满了学生在各类模型比赛中获得的奖杯、奖牌和奖状。
“这些展示出来的荣誉还只是一小部分,荣誉的取得离不开辅导员邱火星的付出。”校长宋永忠说,邱火星从教37年来,一直工作在大嶝的乡村小学教育第一线。自2007年开始,邱火星辅导的学生在国家、省、市级科技比赛中获奖500多人次,其中包括国家级赛事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6枚。邱火星连续六年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等单位评为“优秀辅导员”。
效应
学生走出海岛长见识 家长争着送孩子进社团
副校长张汉清说,学校将科技教育列为特色教育项目,每年都特别重视科技硬件建设和队员训练,使得学校的科技活动越来越成规模。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兴趣,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辅导员邱火星告诉记者,他曾带学生参加一场船模制作大赛,比赛分3次进行,每次需要6个小时。这个过程不仅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考验其耐心和细心,这样的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六年级学生谢安琪在去年的“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她说,做模型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很锻炼思维能力。
“因为有了一技之长,生活在海岛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厦门,走出福建,在国家级的舞台上展示风采。”宋永忠说,每一次比赛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长见识的经历,很多家长都争着要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科技社团。
人物
“科技校长”不一般
宋永忠
从事教育行业30年,是福建省名校长培养工程小学骨干校长、厦门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骨干教师。
近几年来,大嶝中心小学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长宋永忠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校长”。
2012年5月,宋永忠调任大嶝中心小学担任校长。此前,科技教育虽然在大嶝中心小学已有一定基础,但将科技教育这一特色教育品牌在全国打响,宋永忠可谓是有力的“推手”。
“科技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宋永忠说,科技实践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任职初期,宋永忠发现,对于海岛的农村小学来说,经费支持和专业师资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奔走于相关部门,为学校争取了特色项目专项资金用于科技教育,并聘请市青少年宫的教练和市科技局下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当校外辅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同年,学校因科技特色教育被评为“全国科技特色教育先进学校”。
2013年,大嶝中心小学参加当年的“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竞赛,并摘得了一枚金牌,这是大嶝中心小学首次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荣誉。
宋永忠说,现在,喜欢动手动脑研究科技的学生多了,打游戏的学生就少了,学校的教学质量随之提升,连续几年在全区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