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安葬者:战士病逝后被简单安葬 告别烈士墓,记者来到村里90岁老人黄加自的家中。虽然已过去近70年,但他仍对当年的亲身经历记忆犹新。 “1949年9月,解放军战士取道古宅村的‘古道十八弯’,直奔同安城区。在路过古宅时,做了短暂停留,留下了一名重伤员,请村民帮忙照顾。”黄加自回忆。由于天气炎热,而且北方战士南下水土不服,当时有部分战士患了痢疾。这名被留下的战士除了痢疾,之前还受了重伤,没能挺过去,在同安解放的那天牺牲了。“弥留之际,他说,没能看见同安解放,很遗憾。”黄加自告诉记者,由于解放军行军很急,村民都不知道这位战士的姓名,只知道他是山东人。 黄加自说,这名战士牺牲后,他和几个村民一起,将战士抬到山上安葬。说起此事,黄加自十分感慨:“当时村里穷,没钱为烈士购买棺木,只能用一床草席包裹,在山上堆了个土坟墓。这位无名烈士,真正是马革裹尸,令人敬佩。” 五旬老校长:将战士的故事代代相传 古宅小学前任校长,今年55岁的黄建社,是带记者前往无名烈士墓的向导。他回忆说,1949年母亲曾照顾过这位烈士,他们几个兄弟都是听着这个故事长大的。 在烈士墓前,黄建社凝望这座无名坟茔,格外深情。他说:“我和大哥相差14岁,在我读小学时,他是我的老师,每年清明都会带着我和班上同学来祭拜。后来他调走了,我成了古宅小学的校长,也每年带学生来扫墓。我母亲还健在时,就坐在广场上给学生讲这个无名烈士墓背后的故事。”对黄建社来说,这座无名烈士墓,不仅是一处安葬之地,还意味着一种精神。 三十年前,雨水将这座土坟冲刷得渐渐难寻,黄建社等古宅小学师生取来砖石,才堆砌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无名烈士墓。 他们的心声:希望能修缮无名烈士墓 如今,砖石垒成的无名烈士墓再次变得残破。老校长、守墓人和当年的安葬者,年纪分别相差二十岁的三人,都有一个“修缮无名烈士墓”的心愿。 黄建社说,希望相关部门出资将这个烈士墓修缮一下,让烈士长眠之处更好一些,也给古宅村村民、孩子及其他来祭拜的人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方便更多人前来瞻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说,这位烈士也是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员,应该被铭记。 古宅村党支部书记黄炳禄说,村两委和村老人协会正有这方面计划,不久前刚雇来一部挖掘机将前往烈士墓的土路平整了一番,村里准备再出资购买一些砖头,将烈士墓重新修缮,“如果区里牵头,烈士墓应该能修缮得更好。” |
相关阅读:
- [ 04-03]永葆军人本色 500名自主择业退役军官自发祭扫烈士墓
- [ 04-03]清明将至 市民前往各烈士陵园和纪念碑瞻仰先烈
- [ 04-02]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清扫烈士陵园 祭拜革命先烈
- [ 10-01]厦门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
- [ 08-01]祖孙三代为一句重托70年接力守护革命烈士墓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