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革命烈士陵园: 160名党员列队 俯身深情献花 海沧革命烈士陵园刚修缮过——安葬在这里的48位烈士都是1949年在解放厦门岛和鼓浪屿的渡海作战中牺牲的,绝大部分是普通战士,牺牲时大多只有十七八岁,半数无法查明原籍。 陵园内干净整洁,48个墓碑上分别刻着每一位烈士的名字,两侧的石头浮雕上展示着革命烈士奋战的画面。环行一圈,记者感受到的是沸腾的奋斗热血。 上午10点,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海沧园区办事处组织160名党员来到海沧革命烈士陵园,每位党员手拿一朵菊花,默哀一分钟后,列队上前俯身将菊花放置烈士墓碑前——不少党员在烈士墓碑前停下脚步,郑重地三鞠躬。 新安小学的40位少先队员代表及15名党员教师代表紧随而来。他们在烈士墓碑前发言和宣誓,举起的拳头,是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决心。他们说,来这里缅怀先烈,就好似上了一堂课,要把革命烈士的精神传承下去。 【故事篇】 一碗韭菜馅饺子 每年一次的约定 烈士牟荣兴的儿子和女儿,祭扫时特别呈上山东人爱吃的食物 烈士陵墓的浮雕已被层层花圈遮住,众多烈士家属前来祭拜,他们默默地摆上花圈,摆上祭品,望着花圈上的名字,陷入深深的思念中。 烈士牟荣兴的花圈前,他的儿子和女儿郑重地摆上祭品——除了闽南传统的点心和鸡蛋外,一碗韭菜馅的饺子格外引人注意。 牟荣兴的儿子牟卫平说,父亲是山东人,逢年过节都有吃饺子的习惯,他们每年来扫墓时,都会记着为父亲带上一碗饺子。每年如此,延续多年。 父亲的音容笑貌仿佛一下浮现出来,牟卫平说,父亲去世时,他才16岁,还在上中学,“那是1976年7月7日,福建海防军事演习。”他说,父亲当时作为31军的干部,乘坐直升机前往演习现场,飞机在漳浦灶山撞崖坠毁,机上14人无一幸免。 父亲就这样走了。那个17岁时跟随部队,从山东一路打到厦门,参与过多个著名战役,后脑勺和背部留有无法取出弹片的父亲走了;那个印象中写得一手好字,口才也好,高大帅气总带着笑容的父亲走了……牟卫平吸了吸鼻子,忍住不让眼泪流下来。 他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听父亲亲口说一说当年南征北战的事情,父亲不平凡一生的事迹,只能靠查阅资料和家人转述才能感知。 如今,牟卫平已经退休,哥哥和姐姐也都在厦门扎根。每逢清明节,他们都会准备上一碗饺子扫墓,让身为北方人的父亲尝一尝家乡的味道,缓解思乡之情——一碗韭菜馅的饺子,寄托着儿女对烈士父亲的哀思,成为每年扫墓时的一种不变的传统。 十一年寻找 叔叔墓前诉思念 亲人在海沧找到罗永良烈士的墓碑,终于完成家族心愿 罗忠寿一下红了眼眶。 “我终于见到您了。”话一出口,他已哽咽,“您去参军的时候,我才三岁。奶奶后来常跟我们提起您啊,她说她一直都记得您离开那天的样子。”罗忠寿蹲下,轻轻抚摸着墓碑上“罗永良”三个字。 11年的寻找,终于在这里画上了一个句号,一个家族的心愿也终于达成,尘埃落定。罗忠寿告诉记者,从小他和兄弟姐妹就听着叔叔的故事长大,奶奶常说叔叔是所有孩子学习的榜样,也是家族的骄傲。 “那么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找,从来没忘记。”罗忠寿说,此前只知道叔叔牺牲了,却一直没有叔叔的具体安葬地的消息,连具体的牺牲时间都不清楚。2007年,偶然的机会让他有了寻找叔叔安葬地的方向,开始在漳州的各个烈士陵园找了很久,但没有结果。 “直到去年,有朋友提出可以到厦门本地的烈士陵园找找看。”在厦门岛内找寻依然无果,罗忠寿和朋友又分别在海沧和翔安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单里,终于找到了这个让家族牵肠挂肚了几十年的名字:罗永良。 将家族近况向叔叔说完,罗忠寿和爱人在墓碑前合了影。“找了11年,让家族惦记了几十年,现在这个心愿终于完成了。”罗忠寿说,现在家里人都知道了叔叔是1958年因公牺牲的,也知道他就在这里,“只要有空,我就会带家人过来祭拜他,这里的环境和管理都很好,叔叔在这里我也安心。” |
相关阅读:
- [ 04-02]翔安区92580志愿者联盟清扫烈士陵园 祭拜革命先烈
- [ 03-29]新时代翔安大嶝青年仍努力弘扬“英雄三岛精神”
- [ 03-29]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被取代 翔安大嶝移风易俗树新风
- [ 03-28]翔安大嶝:移风易俗树新风 民风社风向上向善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