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永葆军人本色 500名自主择业退役军官自发祭扫烈士墓

2018-04-03 10:20:56殷磊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市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合影。(记者郑晓东摄)

  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及党员老师在革命烈士墓前宣誓。(记者林施赟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通讯员钱金生)4月1日上午,厦门市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500多名自主择业退役军官,怀着崇敬的心情,自发来到厦门烈士陵园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和鲜花。从2009年以来,这样的清明祭扫活动已开展了10年。这不仅是追思先烈的仪式,更是他们淬炼党性修养、明辨前行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勇气力量的重要过程。

市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的负责人表示,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军人本色,他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党的建设,凭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良好的政治素质、独特的军人作风、丰富的管理经验、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新时代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军装不着军魂常驻

退役军官时刻不忘人民子弟兵的本色,继续发扬军人的“亮剑”精神,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集合!列队!”上午近10时,主持人的口令响起。只用了1分钟,500多名退役军官就在纪念碑前迅速排好方阵,整齐肃静,每个人军姿挺拔。虽然没穿军装,但军人的精气神依然饱满。

微风轻拂,哀乐低回,纪念碑上陈毅元帅题写的“先烈雄风永镇海疆”八个遒劲金字,格外醒目。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的代表敬献花圈,全体队员默哀致敬。他们还瞻仰了烈士陵园和烈士墓,并在烈士墓前献花。

原31集团军某部政委、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时松生介绍,每年烈士陵园清明祭扫活动,厦门的退役军官都积极参加,只要一声召唤,大家就能立即行动,展现出极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过硬的综合素质。今年,活动更是得到热烈响应,参加人数超过以往历次,有身在外地的退役军官接到通知后临时乘飞机赶来。“去年建军节,我们成立了志愿服务大队,这是大队成立后首次开展清明祭扫,也是我们第十年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对我们具有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时松生说。

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时松生说,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感觉热血沸腾,近段时间和战友交流,大家非常振奋,都认为这是对退役军人奉献的认可,是实实在在增加军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举措。

作为党旗、军旗下走来的红色群体,退役军官更应时刻不忘人民子弟兵的本色,继续发扬军人的“亮剑”精神,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这次祭扫活动,也是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在新时代高擎旗帜再出发的一次誓师大会。

诠释本色体现担当

退役后,他们先后创办160多家企业,自我就业和为社会提供近3000多个就业机会,纳税近亿元(含其他省份)

目前厦门共有1000多名自主择业退役军官。这些军转干部年龄大多在40岁~55岁,受党教育多年,都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大部分曾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多次参加厦门的抢险救灾任务。他们百分百都是军队校官,百分百都是共产党员,百分百都是在部队服役20年以上的老兵。他们主动响应国家号召,放弃计划安排的工作,自觉减轻党和国家的负担,走上自主择业的道路,勇做国家退役军官制度改革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为厦门市腾出了1000多个公务员岗位。

多年来,厦门的自主择业退役军官在市人社局和市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关心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展开自我建设,通过自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助,不断提升这个特殊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他们积极参加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在社区、在厂矿、在群众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基层工作者和党员。许多自主择业退役军官不等不靠,挑战自我,很快就成为厦门经济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退役后,他们先后创办160多家企业,自我就业和为社会提供近3000多个就业机会,纳税近亿元(含其他省份)。

去年8月1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在市委文明办和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厦门自主择业退役军官组成厦门市退役军官志愿服务大队,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军人本色。无论是参与城市文明创建,还是投身公众文化活动;无论是送医送药下乡巡诊,还是踊跃参与灾后重建;无论是资助贫寒家庭的穷苦学子,还是向贫弱群体施以援手,他们都身体力行,向全社会展示了厦门全体退役军官的公益情怀和社会担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