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高金环通讯员刘伟程黄煜)阳春三月,很多家庭选择到公园或山上游玩,一些幼儿园也会组织小朋友春游,看到破土而出的鲜嫩蘑菇,忍不住想采回家。需要提醒的是,每年这个时候,各地都频发因误采误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有些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知道一些“教你辨别毒蘑菇”的土方法,却不知民间流传的鉴别毒蘑菇的说法有些也并不靠谱。本期栏目邀请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师贾玉珠为您去伪存真。
误区1
鲜艳的蘑菇都有毒无毒蘑菇颜色普通
真相
能吃的蘑菇颜色普通,这是一个被广为流传的说法。但“毁灭天使”白毒伞,就可以给这个说法“一记响亮耳光”。
白毒伞隶属伞菌目鹅膏科,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以“毁灭天使”闻名。白毒伞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纯洁朴素的颜色,还有微微的清香,符合“无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误食。此外,色彩不艳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也是极毒的。
而同样来自鹅膏属的橙盖鹅膏,具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有“鸡蛋菌”的别称,不含毒。另外如鸡油菌、金顶侧耳、双色牛肝菌和正红菇等,都是颜色鲜艳的食用菌,且无毒。
误区2
无毒蘑菇长在清洁地有毒蘑菇生长地肮脏
真相
蘑菇生长环境的“清洁”和“肮脏”,并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更与生长其中的蘑菇是否有毒无关。
野生食用菌鸡腿菇经常在粪便上生长,人工栽培时也常用牛马粪便作为培养基;反之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清洁的林中地。
蘑菇是否与松树、栎树等高等植物共生,并不能作为判断蘑菇是否无毒的依据。例如致命白毒伞就和栎树共生,而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毒性,采食时须格外注意。
误区3
毒蘑菇有菌托和菌环
还有毛和鳞片
真相
确实有些毒蘑菇呈现菌托、菌环和鳞片的特征,而有些食用菌也有类似特征。此外,很多毒蘑菇没有独特形态。
按照“有菌托、菌环、毛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和毒蝇鹅膏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黑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误食者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还有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也很毒。
此外,常见食用菌中,大球盖菇有菌环;草菇有菌托;香菇有毛和鳞片。
误区4
毒蘑菇虫蚁不食
虫子取食过的蘑菇无毒
真相
人和昆虫生理特征差别很大。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
“毒蘑菇虫蚁不食”之说不靠谱。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但对人却是致命的。“毁灭天使”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但人食会中毒。
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估计在4000种以上,其中毒蘑菇有400多种(2014年文献435种),其中含剧毒可致人死亡的蘑菇有40多种。
厦门市食安办提醒,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就医。
想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请扫二维码,关注“食安厦门”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