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军粮供应站在黑龙江八五六农场等基地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图为八五六农场基地。
福建省粮食局局长林锡能(右二)在厦门市粮食局局长卢晓东(右一)陪同下视察指导市军粮供应站豆仔尾门市部并给予充分肯定。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李金团 图/市粮食局提供)本月起,《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在十一个追溯食品大类别中,粮食及其制品位居首位。实际上,厦门市粮食局从去年开始,就推出一系列举措,保障粮食数量与质量“双安全”,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日,由厦门市粮食局、泉州市粮食局共同发起,主题为“共建共享粮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2018闽西南粮食安全协作联席会在厦举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地市粮食行业200多人齐聚厦门,商谈构建区域粮食安全共同体。
食有源,心方安。在最近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和“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本月起,福建省政府发布的《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进入施行阶段。在列入《管理办法》的十一个追溯食品大类别中,粮食及其制品位居首位。《管理办法》规定,对原粮收购、储存、运输、政策性粮食加工和原粮、政策性粮食销售环节的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信息追溯责任。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一系列保障粮食数量与质量“双安全”,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实事已经在厦门市粮食局拉开了序幕。
2017年,厦门市军粮供应站按照“思变求新增效、保障军需民食”的思路,以加速推进可追溯体系建立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把军字品牌“戎花”作为厦门粮食“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的试点加速推进。在市粮食局的指导下,市军粮供应站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八五六农场等基地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如今,无论是部队还是市民,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得军粮“戎花”的溯源信息。
食品安全环环相扣,不是孤立的,溯源体系需要强大的检验体系来支撑——推进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粮油质量监督体系必须先行。2016年,一系列提升厦门粮油检验能力的举措提上了议事日程。2017年,厦门市粮油质量监督站完成954万元粮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购置和调试使用,检验检测能力大大提升,48个产品180项参数获得资质,除了满足粮油质量、卫生、储存品质等检验工作需要外,还具备开展转基因与微生物检测的条件——每年完成粮油抽检超万批次,粮油质检体系为保障厦门粮油质量安全撑起了“保护伞”。
“智慧粮库”的建设也是推进原粮和政策性粮食全面实现信息追溯的重要一环。“智慧粮库”强大的物联网系统直接关系到追溯体系所需信息的抓取。2017年,我市建成翔安中心储备库二期、军粮仓储配送应急保障中心两个工程项目整体验收,并投入使用;在同安粮库、翔安粮库二期开展充氮储粮技术运用,智能化仓容5.4万吨,有效提升储粮品质,智慧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27.5万吨市级储备粮符合“一符四无”要求,数量真实、质量良好。
一项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出台,一个个健全应急预案的建立,一次次大排查大整治的行动,一遍遍应急培训演练和实战演练……加强粮食安全管理,努力防范安全事故并不是体现在标语上,而是一项项实际的行动中。厦门市粮食局做到了粮食系统安全生产连续14年无事故。
【声音】
建立区域粮食
安全保障合作机制
厦门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卢晓东: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粮食安全只有底线,没有上限。我们希望通过座谈交流,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凝聚共识,力争建立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在粮食购销、储存、加工、质量、信息等多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推进闽西南四地市粮食发展与合作,形成信息互通、合作交流、推动贸易、密切关系的网络,同时也为粮食企业搭建贸易洽谈、产销对接的平台,包括共同推动粮油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公共平台的建立,形成资源共享、符合市场需求的粮油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
闽西南四地联手
共谋粮食合作发展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中的关于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巩固和拓展粮食产销合作及食品安全部署,由厦门市粮食局、泉州市粮食局共同发起,主题为“共建共享粮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2018闽西南粮食安全协作联席会今天在厦门举办。
本次联席会由厦门市粮食局、泉州市粮食局、漳州市粮食局、龙岩市粮食局指导,厦门市粮食行业协会、泉州市粮食行业协会、漳州市粮食行业协会、龙岩市粮食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厦门市粮食行业协会承办,厦门市军粮供应站、厦门市明穗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美甘齐动(厦门)物料输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来自厦门、泉州、漳州、龙岩四地市的粮食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负责人、龙头企业近200人将出席联席会,集思广益,共商保障粮食安全大计,共谋区域粮食发展与合作,努力构建区域粮食安全共同体。
亮点1
建立闽西南粮食安全协作联席会制度
闽西南四地市互为近邻,山海相连,市场相融,交通便利,人缘相亲,具有优势互补和互惠合作基础。如何不断增强厦泉漳龙四地市粮食行业的密切合作成为本次联席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一套闽西南粮食安全协作联席会制度将建立,闽西南将共同探索在“巩固产销协作健全机制”“强产业保供应稳市场”和“保质量安全惠民生”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推进粮食安全工作横向协调和资源要素整合,共谋粮食产业的合作和发展大局。
亮点2
共建共享粮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在黑龙江农垦区,厦门市军粮供应站的首个“一品一码”可追溯基地试点已搭建完毕——一套从种植基地、原粮收购、定点军粮加工、成品粮储运、检验检测、政府监管到部队食堂餐桌和军供门市部销售的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体系,开始服务于厦门军粮的保障工作。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获知该二维码对应产品的产地、经营者、生产日期、检验检测情况等相关信息。这是厦门市粮食部门大力推进粮油追溯体系建设、形成质量安全追溯链条、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一个缩影。
今天的会议上,闽西南四地粮食行业协会将共同签署“加强产业合作、共保粮食安全”倡议书,向四地市粮食行业发出倡议,推动粮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公共平台建立,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迎接粮油安全新时代。
相关
美甘齐动:
对接“一品一码”
粮食输送系统进入智能化时代
粮食产品进入“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全链条、全过程可追溯已经成为粮食行业的“风向标”。而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扫码过程这么简单,这个系统工程对基地、运输、库存、检验、流通等多个链条提出了提升要求。
助力厦门粮食“一品一码”追溯,美甘齐动(厦门)物料输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加2018闽西南粮食安全协作会议,一套智能化的散粮入库系统呈现在人们面前。
集装箱车将散粮运到粮库,然后通过移动式接粮机、移动式皮带机、微型清理机、可伸缩移动皮带机等设备将粮食送进粮仓,这个过程不仅存在扬尘、撒料、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且无法对接入库数量的信息抓取终端,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影响原粮品质。“码时代”提出了智能化的输送入库需求。
美甘齐动(厦门)物料输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国际领先的“涡流旋浮气力输送技术”为核心,通过移动式全封闭卸粮系统和除杂与输送系统,将散粮通过管道输送的方式直接送入粮库,与以往的输送系统相比,具有系统占地范围小、实现智能化控制、提高入库效率、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卸粮无扬尘等优点,输送管道还可作为库房降温冷空气的通道。
据介绍,这套美甘齐动“智能化”粮食输送系统安装了智能输送控制系统,对粮食自动进行除杂和输送,并根据粮库内粮食堆放情况,对库顶出料点处的库顶切换阀做出相应的打开和关闭以改变出料位置,且能控制布粮器的转速,使粮食在粮库不同位置堆放均匀。仓内除尘系统还对粮仓进行自动除尘处理。
此外,入库粮食的所有数据(包括原粮收购、运输过程、除杂、干燥、入库量、储存位置等数据)都可通过智能输送控制系统实时储存,并可通过手机端对入库粮食进行信息全过程追溯,实现与“一品一码”全链条、全过程追溯系统无缝连接。
【观点】
曹渝常
名片
曹渝常,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博士,国务院侨办科创委委员、福建省物联网协会副会长、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及终端研究专家。
他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是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终身科学家,IEEE特约审稿人,国家5G移动物联网白皮书撰稿人;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友谊奖、漳州市第一批优秀人才、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多家著名刊物发表文章20多篇,主持、参与多个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研究项目。
“一品一码”
推动粮食行业实现新发展
曹渝常博士接受本报专访,畅谈全过程追溯体系
我国著名的食品药品安全追溯系统及终端研究专家曹渝常博士应邀参加2018闽西南粮食安全协作联席会,昨日,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将激发粮食企业改造提升新动能,推动厦门粮食行业实现新发展。
新形势
原粮政策性粮食“信息追溯”
“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的建立,将让原粮、政策性粮食的监督管理更规范高效,保粮体系更科学立体,助力厦门步入实现粮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曹渝常以思特的粮食安全可追溯系统为例介绍,目前,思特物联网云服务系统自动实现溯源关联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溯源码信息整合,通过粮食安全监管系统、仓储企业追溯系统、用粮加工企业追溯系统建立了精细化的粮食安全全链条可追溯系统平台。
同时,通过引入更高效的搜索引擎、数据自动抓取技术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粮食生产流通购销台账电子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保证了数据生成后不可篡改,并且相互印证。
新平台
来源可查 去向可追 责任可究
信息追溯全程数据都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接入云服务系统——原粮和政策性粮食要入库,系统就会形成一个入库追溯二维码,这个二维码记录粮食产地、生产年份、粮食品种、现存储企业、现存储代码标识,货位编码,货位封仓时间、来源企业、来源粮食数量、粮食来源代码标识等;出库时,也将形成出库追溯二维码,记录粮食产地、生产年份、粮食品种、粮食等级、现存储企业社会信用码、现存储代码标识、销售对象企业名称和销售粮食数量。
这意味着,无论是监管部门、终端消费者,还是中间加工商、经销商,都可通过系统追溯原粮的数据,从而形成稳定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
反之,粮食部门和粮食收储企业也能通过系统查询到原粮的去向,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系统定位进行有效的控制,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十年来,思特在曹渝常的带领下,奠定了优秀的技术团队根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归科学家和多名教授、博士、资深工程师,并与多所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构成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研发团队,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数据质量管理等方面有雄厚的技术支撑。
新机遇
粮食产品将有“身份证”
牵一发而动全身。原粮实现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对市场来说,其实也意味着追溯链条最难突破的部分已被打通。面对国家的全面溯源大势,面对制造业信息化升级的大潮,对品牌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提升企业公信力,展现品牌力,体现影响力,从而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改革良机。
“五常大米是不是来自五常?稻花香米纯度如何?进口香米原产地到底在哪?消费者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看到。”曹渝常说,食品安全进入“看得见”的时代,“码上知道”在赋予消费者更多的知情权的同时,也让企业的好产品具有更强的公信力。
对接互联网机遇,“码时代”的到来,云系统的应用,也将提升产品的防伪效果,增强企业对不同渠道经销商的管控能力,提高企业在粮食生产流通购销台账的处理效率,同时也是一个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管理平台。
【链接】
思特国家级院士团队
助力厦门筑牢食品安全信息防线
十年如一日,用科技创新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国家级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已被应用到全国各行业各领域。
近年来,思特国家级院士团队成功配合有关部门,建立了厦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厦门市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安全可追溯平台,福建省源香冷储物流有限公司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系统等数十个“一品一码”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平台,助力厦门筑牢食品安全的科技防线。
吴培亨院士电子信息学家,南京大学教授。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两届中国科学院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陈君石院士食品安全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出任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褚君浩院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智慧城市专家组首席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