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当好排头兵推动新发展 厦门共青团5年成就“青品牌”

2018-03-26 07:14:10王晓萍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原标题:当好排头兵,推动厦门新发展

   海西晨报讯(记者 王晓萍 见习记者张玲玲 通讯员 李阳阳)“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在过去5年成为厦门共青团的“指路明灯”。

翻开历史画卷,无论是在服务党政中心、引导青少年思想、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还是在开展青年外事交流、鼓励青年创新创业、推动团属社团发展等方面,一项项由共青团唱“主角”的特色亮点工作,都在过去5年的日历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今天是厦门市共青团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拉开序幕的日子。厦门团市委努力适应时代发展和青年变化,主动应对共青团事业面临的新挑战,全面履职、锐意创新,推动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实现新的发展,交出一份醒目的“成绩单”。

思想领航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彩虹人生”、“我的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过去5年,团市委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集中学习、培训辅导、宣传宣讲等多样形式,深化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覆盖全市青少年40多万人。

一部部由团市委组织编排的儿童剧《飞扬的队歌》、《特殊作业》、《红领巾》等,不仅在校园中掀起学习热潮,儿童剧《特殊作业》还从厦门“走出去”,到金门交流演出。

近年来,团市委牵头多个职能部门,致力于建立起相关保护机制,还孩子们一片学习的乐土。5年间,创建省级、市级青少年维权岗43家,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30余场,广泛开展未成年人自护教育,推动12355青少年热线建设,举办“安全自护进校园”“暑期安全自护”“预防校园欺凌”等各类活动300余场,覆盖3万名青少年。

2014年,全省首个地市级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厦门市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成立。4年来,青基会共募集捐款1300余万元,资助3万余人;援建希望小学6所,其中对口支援地区3所,希望教室30间;推出了“一路随行外来务工子女关爱行动”“向阳花青少年助梦计划”“厦门春华希望成长基金”等一批品牌项目;设立了“华远圆梦助学金”“乔丹专项爱心款”“昌吉州青少年鹭岛奖学金”等助学专项资金。

就在去年12月,青基会收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一笔私人捐赠,并成立“厦门春华希望成长基金”。

该笔爱心款将用于东西部对口协作、建设大学生实习平台、打造校园特长生培训基地及共青团品牌项目,帮助青少年提高发展能力,倡导公益慈善文化。

搭建桥梁

青年争当文明使者

在厦门,“共青团青春志愿驿站”已遍布全市6区、23处,服务对象由来厦游客为主向全市市民转变,实现常态化运作;“厦门马拉松专业赛事志愿者”活动品牌已开展16年,全市各大高校学子是参与的主力军;“青年志愿者与春运同行”活动已走过24个春秋,成为团市委又一个“青品牌”,全市约有500万人次的青年志愿者参与量。

每年,来自各大中专院校、市直机关等单位的3000多名青年志愿者,驻点各交通枢纽,为返乡旅客提供购票咨询、进站引导等温情服务。今年,参与春运志愿服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达60余家,创近年新高。

随着厦门会晤圆满落下帷幕,2000多名“小白鹭”志愿者给国际留下了深刻印象。“奉献是我们的宗旨,志愿是我们的名字……”一首厦门青年志愿者之歌,唱出了这座城市的青春风景。

青年既是展现厦门风采的文明使者,在对外交流方面,他们还是传播使者。深受两岸青年学子喜爱的“两岸大学校园歌手邀请赛”连续举办多年,每一届都吸引了两岸高校学子相聚厦门。

此外,团市委还连续举办海峡青年论坛、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两岸青少年禅文化体验营等增加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同胞情感的交流活动,都是青年“唱主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