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街头“一见钟情” 记者第一次见到杨伟,是在中山路侨批广场一个活动现场,一群男女老少正围着他学习捏面人。 祖籍广东韶关的杨伟,年轻时在广州一家餐厅做甜品。1999年的夏天,他在街上第一次见识到捏面人这门老手艺,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 那时候,杨伟每天跑到老手艺人的摊位前仔细观摩,越看越上瘾,便提出拜师。老手艺人不愿传艺,杨伟没有放弃,最后交了1000多元的学费,才说服老人。可只学习了五天,杨伟就出师了。 之后,杨伟便辞掉工作,上街摆起地摊,学师傅卖起了面人。 一开始,杨伟每天最多只有几十元收入,生意不好的时候,一个面人都卖不出去。杨伟说,那时候他经常只能靠馒头配咸菜解决温饱,最低谷的时候还欠了债。可无论生活如何艰苦,杨伟始终坚持着,他坚信,只要有原料,捏出面人,生活就有希望。 走遍全国寻师学艺 每个街头艺人都有一段流浪的故事,杨伟也不例外。 在广州待了两年之后,杨伟决定要到外面走走。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杨伟带着他心爱的捏面人手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在云南,他用捏出来的玫瑰花追到了心仪的姑娘;在安徽,他跟着乐队到处演出,没演出时,就继续上街摆摊捏面人。后来,杨伟又去了四川、辽宁、湖南、河北、哈尔滨等地,在不同的城市摆摊,寻访各地的捏面人前辈,也到处学习,提升技艺。 妙手生花捏啥像啥 初学时,杨伟捏一个面人,得花上四五十分钟,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一个。他的手也越来越巧了,以前他只会捏《西游记》里的人物,而现在,只要你说得出来的,他基本都能捏,大到山水风景、城市建筑,小到十二生肖、花草鱼虫,甚至56个民族、十二星座的人物形象,都不在话下。即便是同一种动物,杨伟都能变幻出近百种不同的形态和模样。有时,他为了捏出受欢迎的卡通形象,还会特地去看上几集动画片。 杨伟的面塑工具主要有塑刀、剪刀、梳子等,他告诉记者,面塑艺人会根据自身需要,制作出适合自己的工具。 面料和颜料也都是杨伟自己配制的,他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告诉大家如何配制面料,并时不时上传一些卡通面人的制作流程和技巧。 进校开讲座 传承老手艺 2016年,杨伟来到了厦门。这座离家不太远且极具魅力的海滨城市留住了他的脚步。“厦门的风光和景致令人陶醉,富有魅力的闽南文化更是深深吸引着我。”杨伟笑着说。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感受和接触捏面人这门传统手艺,杨伟先后与十余所学校合作,开展捏面人进校园活动,在课堂上推广传统文化。此外,在许多活动现场,杨伟手把手教学,深受孩子们欢迎。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和崇拜的眼神,杨伟很开心。 去年厦门会晤前,杨伟还突发奇想,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制作出历届“金砖会标”,表达了对会晤的美好祝福。 今年春节前,杨伟还参加了“非遗进车厢把美好带回家”活动,把面人带上春运的火车,用传统的民间手艺,陪伴旅客们的漫漫返乡路。 |
相关阅读:
- [ 03-24]唯品会携手多元化品牌共谱非遗时尚 助推非遗扶贫新经济
- [ 03-21]雷佳音现身成都守护非遗:历史与新生不可分割
- [ 03-20]9省区非遗项目在河南展演 将持续至4月18日
- [ 03-15]非遗活态传承进校园大有可为
- [ 03-08]祈福百姓平安 国家非遗“蜈蚣阁”进香活动昨举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