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两头春,豆子贵如金” 这条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有时蛮准的,遵循天气统计学的“时间遥相关” 对于气象民谚,记者还请教了集美灌口镇双岭村的民谚达人陈福气。他说,去年的天气正符合“一年两头春,豆子贵如金”,庄稼地大半年陷入旱情,收成不好。而周学鸣认为,这句民谚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但可能遵循了天气统计学方法。 周学鸣说,天气统计学中有“时间遥相关”的说法,也就是天气具有时间规律性。譬如,厦门遇到超强台风的重要年份分别是1959年、1973年、1999年和2016年,相差都在20年左右。而在《厦门气象今昔》一书中也写了“二十七九,风雨到”这一民谚,根据历年农历的降水资料,在农历十二月的27日至29日,有降水的时段为352次,无降水为116次,降水准确率为75%;农历一至七月则达到86%。 陈福气还提到了一句民谚:“鸟窝做得低,台风来本地。”周学鸣解释,这被称为“物象”的预测方法,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相似的还有“蚂蚁搬家走,大雨就要到。”“大雨来前,天气闷热,蚂蚁能提前感知,想要搬家到高处,以躲避雨水。”周学鸣说。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有关于闽南天气谚语的珍贵记忆,欢迎告诉我们,与我们分享。 【链接】 有的民谚落后于时代 周学鸣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熟记气象民谚是学习天气预报的一种重要手段。至今,他都能背出“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一些气象民谚或不适用于当代,或被证实只是一段时间的经验总结,不具有科学性。 周学鸣举例,“六月一雷压九台,七月一雷九台来。”说的是农历六月打雷可以镇住台风,农历七月打雷则台风较频繁。但其实,台风的多少与赤道太平洋的海温以及大气环流有关,与打雷并无关联。因此,这句民谚已经落后于时代。 |
相关阅读:
- [ 03-21]省内首支闽南语合唱团A萌合唱团继续招募团员
- [ 03-18]孩子们边唱边拍打身体 厦门六中合唱团下首歌要走闽南风
- [ 03-14]闽南话水平测试即日起接受网上报名 满200名即止
- [ 03-09]助外来人口融入 银亭书院举办学习闽南语活动
- [ 03-09]闽南大戏院戏剧节昨日开幕 台湾原创音乐剧《钏儿》首来厦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